最新研究指出,第一批恐龍可能誕生于北半球,具體的位置大概是在今天的英國境內。   這一結論表明,當今有關恐龍進化與起源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本周的《自然》雜志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顯示,暴龍、迅猛龍一類的食肉恐龍在恐龍家族中的歸類也許是錯誤的。   實際的情況更有可能是,恐龍出現的年代比此前人類想象的早1500萬年。   化石證據證明,恐龍出生的地點也比此前學者認為的地方更靠北,可能位于今天英國境內。   這項研究的帶頭人,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修·巴倫(Matthew Baron)對媒體表示:“在恐龍的進化中,北半球大陸的戲份比我們之前想象的更重要。恐龍有可能起源于英國。”   人們此前參考的恐龍族譜是在130年前編纂的,作者也是一名英國學者,哈利·戈維爾·西里(Harry Govier Seeley)。   西里通過比較不同種類恐龍化石骨骼的尺寸、形狀、排列方式,以及這些特點在漫長歲月中發生的變化,設想出了恐龍進化的理論。   西里的結論是,恐龍可以分為兩大類:那些髖骨類似現代鳥類的恐龍被他稱之為鳥臀目恐龍,例如草食性恐龍三角龍,而髖骨更像爬蟲類的恐龍,被稱為蜥臀目恐龍,例如食肉的暴龍。   如今這一理論受到了挑戰。   科學家們重新研究了出土的恐龍骨骼化石,尤其是過去30年來發現的那些。他們認為西里的理論有錯。   新研究認為,食肉恐龍,即獸腳類肉食恐龍,應該屬于鳥臀目。   負責此項研究的劍橋大學教授表示,新發現推翻了過去的理論,“如果說新發現得到學術圈的普遍認可,并廣為流傳,那么有關脊椎動物進化的書籍就需要全部重寫。”   研究人員認為,歷史上的第一批恐龍可能出現在2.45億年前的勞亞古大陸,而不是此前認為的2.3億年前的岡瓦那大陸。   美國的學者則認為,英國人的這項新理論尚需學術界的檢驗。   研究還發現,恐龍是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下進化出肉食行為的,第一條恐龍甚至有可能是雜食性動物,既吃肉又吃植物。(維尼)   

恐龍進化理論迎來大變革:出現年代更早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