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世界史上原本很強悍,現在卻變慫的三個民族。
第一個,當然是羅馬人。
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人曾經是西方霸主,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都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
而羅馬軍隊也是相當強悍的。
羅馬的軍隊以軍團為建制,人數大概在五千人左右。參加的都是帝國的公民,平時就參加軍事訓練,有點類似于職業兵。其軍人軍紀比較強,在戰斗中后退的都會被嚴厲處罰。另外,他們榮耀感很強,因為其公民的身份,相當于一國之貴族,所以常常寧愿戰死也不投降。
除了單兵能力強,他們的軍陣也是赫赫有名。軍隊分為三陣,最前面的是年輕人,取其銳氣,中間是壯年人,取其堅韌。最后是老兵,也叫后備兵。古羅馬諺語“投入后備兵!”也就表示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依靠著這些,羅馬軍團橫沖直撞,主要對方是兩個,一個是北方的蠻族。對付蠻族,他們等于是降維打擊,其科技水平不在一條線上。羅馬軍團打到了英國,在英國修起了長城。
另一個對手是海面上的迦太基人。對他們,羅馬人沒有技術優勢了,反而戰船技術不如人家,畢竟人家就是靠海吃飯。那怎么辦?羅馬人想出了船載懸梯。在船上裝上長梯子,一頭還有大鐵釘,一接觸立馬放梯子,勾住后步兵登船交戰。這一招,后面的海盜經常用。
這樣一來,迦太基人也被他們擺平了。
綜合來看,羅馬人的鼎盛期達兩百年。可是,今天在意大利生活的這群人就比較慫了。
大家都知道,二戰意大利被稱為意面。但其實在二戰之前,意大利就開始慫上了。
1893年,意大利也想搞殖民,一看非洲那塊就埃塞俄比亞沒主了,跑去滴血認主,結果血流了一盆,也沒認上主。第一次大交戰就被埃塞俄比亞打得滿頭包,出征1.7萬,死傷1.1萬,被俘4千,這基本等于被全殲了。
到了二戰,意大利為二戰的提前結束做出了突出貢獻。
關于意面的段子就特別多啦。比如有一回,盟軍一個二十五人的小分隊發現一支意大利軍隊,對方是三個師,隊伍看不到頭,正當盟軍小分隊準備撤退時,對方突然舉起了白旗。
意大利軍官表示,自己三個師已經被你們二十五人全面包圍,慎重考慮,我們決定投降!
而意大利軍官簡直是港劇上身,因為他們一不開心,就會問:你餓不餓,我下面給你吃啊。
所以,意大利軍隊最重要的事情,要保障意大利面的供應。而跟意大利交戰時,會發現對方的陣地突然安靜了。不要害怕,對方不是要搞突襲,只是去煮一鍋面而已。
而俘虜意大利人是容易的,但要管住意大利人很難。因為必備條件是意面,如果沒有意面,人家可是會逃跑到有意面的戰俘營的。
盟軍大反攻,最頭疼的事情不是怎么進攻意大利人,而是太多的意大利人前來投降,使得軍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安排俘虜上。
當然,經過政策宣傳,他們知道只要把自己關起來就行了。
當然,這些說法很多是段子式的,但被編段子,說明二戰時的意大利確實不復羅馬之勇。
這是第一個慫掉的民族。第二個是高盧雄雞。
高盧這個名字還是羅馬人起的,另外,高盧在拉丁文中是雄雞的意思,所以并稱高盧雄雞。在以前,他們被羅馬帝國稱為蠻族,也是其狂虐對象。但到了后面,他們開始了逆襲。公元六世紀初,法蘭克大酋長克洛維一世在高盧打敗了最后的羅馬軍隊,統一了法蘭克。
此后阿拉伯人挺進歐洲,法蘭克王國再次擊敗阿拉伯人,結束了其在歐洲的擴張。
公元八世紀,查理曼大帝征服大半個西部歐洲,控制著意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的廣大領域。
查理曼死后,帝國分裂,法蘭克西部的地區形成了法蘭西,也就是現在的法國。單過的法蘭西人依然是很強大的存在。百年戰爭擊敗英國,此后硬扛哈布斯堡家族,拿破侖更是讓全歐洲顫抖。
可以說,長期以來法國是歐洲的第一存在。一戰時,法國還是戰勝國。但就是一戰之后,法國開始慫了。
一戰的主要戰場就在法國,熱兵器的全面升級,馬克沁機槍的火舌讓爭斗了一千多年的高盧雄雞第一次面對戰爭顫抖了。
一戰法國雖然戰勝,但他們勝利后采取了收縮戰術。陸軍號稱世界第一,但竟然修起了馬奇諾防線,打定了主意只守不攻。面對戰敗國德國的囂張氣焰,不敢正面剛,而是步步退縮。想息事寧人卻被德國教做人。一場閃電戰,法國全面崩盤,四十天就投降。
直到今天,法國給人的印象也是相當慫的。前些日子,法國人說要建歐洲軍。
特朗普就問了一句:能把欠北約的軍費先補上嗎?
法國馬上表示,建歐洲軍不是要跟北約搞分家,而是要成為北約的補充。美哥你千萬不要誤會等等。
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慫掉的民族是哪個呢?
有人說是中國,當年中國是犯我強漢,雖遠必誅。可到了近代,八國聯軍打上門了也不誅。但咱們后面用八年抗戰半島奮戰證明了咱們沒慫掉。
第三個慫掉的民族其實是曾經平獨鎮露的大波波。有關波蘭,關注腦洞歷史觀,我們下回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