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棚架栽培是近年來,國內興起的一種新栽培技術。是利用竹、木、水泥柱、金屬等材料搭建成棚架,來支持樹冠的栽培方式。通過合理的、科學的栽培技術,最終實現棚架梨的優質生產。現將江蘇省睢寧縣的棚架栽培技術作簡要介紹。
(一)架式:目前通用的梨棚架類型有日式和韓式兩種。
日式棚架即平棚架,由地錨鉤、斜立桿、直立桿、周邊圍線、主線、中間副線等組成,建成后在距地面180~200厘米形成一個水平的網架。
韓式棚架是采用0.6×5米的株行距,在行間設拱圓形鋼管或水泥桿,每隔5~7米埋設1根,埋土深度70~80厘米。在地上70厘米處開始彎曲,高度一般為2,5~2.8米,分別在地上8厘米、150厘米、200厘米處設置3道鋼絲或鋼絞線,將梨樹主干固定在鋼絞線上,其架式類似中國春暖式大棚結構。
在日本棚架都為鋼管鐵絲結構,鋼管立柱直徑粗8厘米以上,高3.5米以上,設雙層鐵絲網,便于架防蟲(鳥)網和向上拉緊架面,這種材料方法固然很好但造價太高,不太符合我國國情。
睢寧縣棚架園結合本地實際,采用水泥柱加單層拉網絲的簡易方法,每667平方米造價比鋼管結構節省投資80%,解決了初期投資大的問題,造價低,易推廣。棚架由角柱、邊柱、地錨、腳蹬、拉線、邊絲(邊線)、主絲(主線)、副絲組成。
支柱由角柱、邊柱和立柱組成,全部用水泥預制,效果與日本標準相當。角柱、邊柱12厘米×10厘米,長度300~320厘米,埋入土中深度30~50厘米,下面墊30厘米×30厘米×10厘米的腳蹬石,角柱、邊柱并與地面成45°左右夾角,用混凝土澆注,并配置1根斜拉線作為地錨拉線。角柱的地錨180厘米×180厘米×100厘米埋入地下150厘米深。邊柱地錨用50厘米×70厘米×25厘米的混凝土埋入地下120厘米。立柱高250厘米,埋沒深度40~50厘米。邊柱的行距與果園行距相同,株距是果園株距的2倍。
棚面由不同規格的鋼絞線、鋼絲圍成。邊線、拉線鋼絞線用Φ10毫米鋼絞線,間距與邊柱行、株距相同,副絲用Ф3毫米鍍鋅鋼絲,間距50厘米,與周圍主絲平行或垂直。
(二)樹形
樹形采用開心形。干高80~100厘米,樹高1.8~2.4米,全樹主枝3個,每主枝配2~3個側枝,第一側枝距主枝基部60~80厘米,第二側枝在第一側枝的異側,距第一側枝70~80厘米,第三側枝距第二側枝60~70厘米。主枝開張角度45°左右,側枝開張角度50~60°,主側枝上直接配置中小型枝組。
(三)整形修剪技術
幼樹期修剪:栽植當年定干,定干高度80~100厘米,剪口下20厘米范圍的整形帶要求有6~8個飽滿芽。第1年各選3~4個位置適當的枝作為主枝,主枝剪留長度100~120厘米。第2年冬剪時主枝剪留80~100厘米。第3年開始配備第1側枝,主枝延長枝剪留60~80厘米。其余枝作為輔養枝處理緩勢促花。
初果期修剪:一是繼續培養和調整骨干枝,迅速擴大樹冠,并用先截后放的方法培養中長結果枝組。二是控制輔養枝,使其緩勢成花結果。
盛果期修剪:一是鞏固和調整樹體結構,平衡各級骨干枝之間的關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二是用短截和回縮的方法不斷的改造和更新結果枝,維持結果枝組的健壯生長。為了調整生長與結果的矛盾,一般采用三三制修剪法,即1/3更新,1/3結果,1/3預備枝。及時更新3年以上枝齡的結果枝。
修剪時應將棚架上綁扎結全部剪開,以免造成縊傷,影響枝的正常生長。一般在冬剪和棚架整形后及時將梨樹枝梢綁縛在棚架上,對已造成縊傷的部位要錯開原處綁扎。綁扎材料宜選用麻繩、布條,綁扎時注意留出緩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