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元素的作用與缺氮癥
氮是果樹體內(nèi)細胞多種含氮有機化合物如蛋白質(zhì)、核酸、葉綠素、維生素、酶和輔酶系統(tǒng)、以及激素的組成成分。氮能夠促進新梢生長,增大葉面積。增加葉片厚度,增多葉片內(nèi)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效能,有利于樹干加和樹冠擴大,促進早期豐產(chǎn)。適當施氮還可以促進花芽形成,加速果實膨大,提高產(chǎn)量,改善果實品質(zhì)。
梨樹缺氮,早期表現(xiàn)為下部老葉褪色,新葉變小,新梢長勢緩慢。缺氮嚴重時,全樹葉片均有不同程度褪色,多數(shù)呈淡綠色至黃色,老葉發(fā)紅,提前脫落;枝條老化,花芽形成減少且不充實;果實發(fā)育不良,果個變小,產(chǎn)量降低,果肉中石細胞增多,品質(zhì)變差,成熟提早。
氮素過多時,營養(yǎng)生長過旺,枝葉繁茂,樹冠郁閉,內(nèi)膛光照條件惡化,有機營養(yǎng)積累不足;花芽分化不良,梨果產(chǎn)量、品質(zhì)下降、耐貯性下降;抗逆能力降低,病蟲害加重。
生產(chǎn)中常用氮肥主要有尿素、長效尿素、碳酸氫銨、硝酸銨、硫酸銨和氯化銨等。
尿素為酰態(tài)氮肥,含氮量一般為46%,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長效尿素含氮量一般為32%~38%,在土壤中氮肥釋放比較緩慢,最適作基肥施用。
二、磷元素的作用與缺磷癥
磷是生命重要物質(zhì)核蛋白、酶和維生素的組成成分,在植物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磷素能促進碳水化合物運輸,促進光合作用正常進行。促進花芽分化,改善果實品質(zhì),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果樹抗寒、抗旱、抗鹽堿能力。
梨樹早期缺磷無形態(tài)癥狀表現(xiàn),進入中、后期時因細胞分裂增殖受阻,新梢生長停滯;葉片變小變窄,葉色暗綠且無光澤,嚴重時常因積累較多的花青素而呈紫紅色,出現(xiàn)早期落葉;果實發(fā)育不良,含糖量下降,成熟延遲。產(chǎn)量降低。
生產(chǎn)中常用的磷肥有3大類:一為水溶性磷肥,包括磷酸二銨(含P2O54%,N18%)、過磷酸鈣(含P2O512%以上)和磷酸二氫鉀(含P2O524%.K2O527%)等。二是弱酸溶性磷肥。如鈣鎂磷肥(含P2O516%)等。三是難溶性磷肥,如骨粉(含P2O527%左右)。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瘠薄土壤或石灰性土壤上,最后施用磷酸二銨。此肥在土壤中比較容易富集,長期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培肥地力。施用時要深施,以防氨揮發(fā),降低肥效。在微堿性土壤上,施用過磷酸鈣較好,過磷酸鈣不僅含含有磷,還可以提供鈣和硫,營養(yǎng)比較全面。
三、鉀元素的作用與缺鉀癥
鉀對維持細胞原生質(zhì)的膠體系統(tǒng)和細胞液的緩沖系統(tǒng)起著重要作用,與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轉(zhuǎn)化、運輸?shù)扔忻芮嘘P系。鉀充足時,有利于代謝作用,能促進枝條成熟,增強抗性,增大果個,提高果樹含糖量,增強耐貯性。
梨樹缺鉀,新梢枝條細弱柔軟,抗性減弱;下部葉片由葉尖邊緣逐漸向下葉色變黃,壞死,部分葉片葉緣枯焦,整個葉子形成杯狀卷曲或皺縮。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梨果變小,含糖量不足,品質(zhì)下降。抗寒性減弱,腐爛病加重發(fā)生。
鉀過多時會影響氮、鈣的吸收,消弱樹勢,增加果實生理病害,降低果實耐貯性。
常用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窯灰鉀和草木灰等。硫酸鉀含有效成分一般為50%~52%,是一種適宜范圍廣的良好鉀肥,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