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完成歷史使命,天宮一號于4月2日絢爛謝幕。

  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對接。(圖片來源:百度)

  7年前我囯成功發射的天宮一號,于今年4月2日8時15分已再入大氣層,落區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如同有媒體早前報道的:天宮一號重回地球,將化身流星雨劃過天空。它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劃過美麗星空。

  2011年9月,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后就成為中國航天員的“太空之家”,在那里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航天員創造了諸多首次——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女航天員首飛、首次太空授課等。

  201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壯行。

  天宮一號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有知名度。曾經熱播的影片《地心引力》中的主人公--宇航員布洛克就曾進入天宮一號。

  《地心引力》中的主人公與天宮一號。(圖片來源:百度)

  2016年9月從中國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了天宮二號,如今,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為建造中國空間站積累了寶貴經驗。

  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原型模塊,天宮一號再入地球引發全世界的高度關注,與之前一些外媒渲染“中國飛行器碎片威脅”相比,這兩天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更加科學,甚至帶有欣賞的意味。悉尼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空間工程執行總監霍姆斯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你今天穿過悉尼的一條馬路被汽車撞倒的可能性比被天宮一號擊中的可能性大得多。但是你倒是有機會當它在天空中劃過時向它揮手告別。”

  目前平穩的太空環境是導致天宮一號向地球墜落速度放緩的原因。最終墜落時,碎片將分布在一條長數千公里、寬數十公里的地帶內,其中絕大部分是無人區。根據估算,被天宮一號碎片砸中的概率大約相當于同一個人在一年內被閃電擊中兩次的概率。

  “用不著擔心”,《紐約時報》3月31日報道說,太空碎片專家稱,你本人遭到太空金屬襲擊的概率基本為零——不到萬億分之一。即使更大的航天器墜落時也沒有傷害到人。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1979年墜毀時,碎片落在了西澳大利亞,但沒有引發任何事故。“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2003年重返大氣層時發生解體,7名宇航員不幸遇難,但地面上沒有人受傷。目前已知僅有一人曾被太空碎片擊中——1997年,一枚被認為是來自“三角洲2號”火箭的6英寸金屬片擦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一名女子的肩膀,但她也沒有受傷。

  美國太空新聞網稱,航天器墜落碎片致人傷亡的概率,比中強力球頭獎的概率還低100萬倍。天宮一號的體積和一輛校車大小相當,但在落入大氣層時會解體,剩余碎片將會落在長1240英里、寬43英里的區域,對于地球地表面積來說,實在太小。

  天宮一號墜落模擬圖。(圖片來源:百度)

  天宮一號是史上失控墜落物體中重量排名約在第50位的物體。過去60多年來,有約6000個失控的太空飛行器落回地球,相比8.5噸的天宮一號,蘇聯的“禮炮”空間站、美國的“阿波羅”飛船指令艙的重量都超過10噸,而美國“天空實驗室”更是重達74噸。

  我們知道,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實現了載人航天。美國便另辟溪徑,在1969年搶先登陸月球。蘇聯在與美國登月的太空競賽中落敗,因此轉向了其他方向(如空間站)來展示他們的航天實力和開發太空資源。禮炮1號于1971年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但不幸的是3名航天員于1971年乘禮炮1號上的聯盟號飛船返回過程中,由于返回艙上平衡閥異常打開造成返回艙失壓,導致3名航天員全部死亡。美國緊隨其后在1973年發射了天空實驗室號空間站,它攜帶了一系列的望遠鏡,科學家在上面做了許多關于醫藥、地質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學實驗。蘇聯在1986年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并在接下來的10年間不斷運送新的模塊在空間組裝,1996年建成了由6個模塊組成的和平號空間站,該空間站服役至2001年。期間有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航天員拜訪過這個世界著名的空間站。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升空,隨后陸續發射的模塊對其逐漸進行擴充。它由多個國家分工建造、聯合運用,成為國際合作進行太空開發的標志。

  中國在2011年發射了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2016年又發射了天宮2號小型空間站。就在幾天之前,中國新一代空間站的核心艙已對外首次公布。預計將在 2020 年前后利用長征 5B 火箭發射升空,之后再經過若干次的發射組裝,中國就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空間站時代”。

王渝生解讀天宮一號:身化流星雨 絢麗照天空

圖文簡介

光榮完成歷史使命,天宮一號于4月 2日絢爛謝幕。2011年 9月,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后就成為中國航天員的“太空之家”,在那里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航天員創造了諸多首次——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女航天員首飛、首次太空授課等。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原型模塊,天宮一號再入地球引發全世界的高度關注,與之前一些外媒渲染“中國飛行器碎片威脅”相比,這兩天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更加科學,甚至帶有欣賞的意味。過去60多年來,有約6000個失控的太空飛行器落回地球,相比8.5噸的天宮一號,蘇聯的“禮炮”空間站、美國的“阿波羅”飛船指令艙的重量都超過10噸,而美國“天空實驗室”更是重達74噸。中國在2011年發射了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