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家庭中,親子關系往往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父母經常干涉成年子女的家庭,新作父母則全心投入育兒之中,經常忽略彼此間的情感建設。事實上,在家庭中,夫妻關系才是每個家庭的定海神針,它應該在親子關系之上。如何避免親子關系高于夫妻關系呢?
(1)夫妻要脫離各自對原生家庭的依附。原生家庭對人們的影響如同遺傳密碼一般,刻進人們的人格、行為模式中。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系?;橐鲫P系,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如果不想重復父輩的軌跡,完成情感與經濟上的獨立。必須強調夫妻關系是第一位,這是家庭的基礎。當孩子出生之后,所有注意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了,久而久之就會加劇夫妻之間的距離,導致親密感、幸福感的缺失,會引發孩子的自我責備,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戀子情結”,除了很難接受另外的人闖入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外,在家庭中還表現為溺愛、替孩子包辦一切等等,讓孩子成為一個生活上的“嬰兒”,甚至影響孩子未來婚姻生活不穩定.
(2)在日常生活中應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空間,比如盡早與孩子分床分房而居,而不是與家長擠在一起。孩子大一些時要告訴孩子,爸爸最愛的人是媽媽,媽媽最愛的人是爸爸,然后爸爸媽媽一起來愛你。愛不會越用越少,反而越來越多,不但可以滿足自己,還會溢出很多很多去滋潤孩子和雙方父母。有心理學研究顯示,當父母彼此相愛時,孩子就會覺得輕松自如、獲得安全感。
(3)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與爸爸相比媽媽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起到越來越重要到作用,在一切為了孩子的觀念下,我發現少數女性辭職,陪住、陪學、陪玩,當起了三陪媽媽,尤其溺愛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母親是孩子巨大的鼓勵之源,應該是耐心的陪伴,但不要放棄自己的成長之路。要給孩子灌輸:你的時間你負責,避免小磨蹭;你的學習你負責,避免小馬虎;你的錯誤你負責,避免小任性。注重的是培養愛心即情感智商;培養耐心即意志力;培養好奇心即興趣等等。作為孩子母親自身的行為是道德指南,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價值體系,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家庭如果能有序的生活自然夫妻就成為了核心,積極地影響著親子關系。
作者: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紅
編輯:仝美玲
審核專家: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紅
來源: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紅
親子關系高于夫妻關系嗎?
圖文簡介
在中國的家庭中,親子關系往往凌駕于夫妻關系之上,父母經常干涉成年子女的家庭,新作父母則全心投入育兒之中,經常忽略彼此間的情感建設。當孩子出生之后,所有注意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了,久而久之就會加劇夫妻之間的距離,導致親密感、幸福感的缺失,會引發孩子的自我責備,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戀子情結”,除了很難接受另外的人闖入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外,在家庭中還表現為溺愛、替孩子包辦一切等等。與爸爸相比媽媽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起到越來越重要到作用,在一切為了孩子的觀念下,我發現少數女性辭職,陪住、陪學、陪玩,當起了三陪媽媽,尤其溺愛孩子。作者: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林紅編輯:仝美玲審核專家: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林紅來源:山西現代心理研究中心林紅。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