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肉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節,養殖戶應抓住這一時機將肉鴨養殖到最佳狀態,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春季溫度多變,導致肉鴨疫病較多,因此此時的飼養管理尤為重要。
溫濕度
春天天氣寒冷,而且氣候變化大,主要表現在氣溫沒有連續性。這個時節應控制好鴨舍溫度,使鴨舍晝夜溫差不要超過5℃。空氣要保持新鮮、通暢、干燥,要防止賊風的侵襲。鴨舍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加溫,如“地火龍”、“保溫傘”、“紅外線燈泡”等。鴨在鴨舍內分布均勻、食欲正常、安靜、活動自如、無扎堆呆滯即為理想溫度。此外,鴨舍內要維持一定的濕度,養殖戶要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關系,及時清除鴨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在中午天氣較好時,開窗通風,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光照
初春夜長晝短,可采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式進行彌補。一般情況下,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于14小時,也不能超過17小時。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為12小時,每天就需要人工補充光照2小時~5小時,補充光照分一次補光和分段補光兩種方式。補充人工光照的強度以每平方米鴨舍面積2瓦~4瓦燈光為宜。
飼料
春季氣候多變,鴨抵抗力相對較弱,這個季節鴨的飼料消耗量比其它季節約增10%~15%,因此,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至關重要。鴨飼料中的蛋白質能量含量都應有所提高,飼喂量也適當增加,以抵御抗寒消耗。還要提供新鮮、安全、衛生的飼料,并要認真管好、用好飼料,杜絕浪費,降低養鴨成本。一次性添加飼料不要過多,以免造成飼料的污染與浪費。
飼養管理
第一要分群。分群要掌握適宜的飼養密度,每群以100只~150只為好。密度過大會影響鴨的生長速度及均勻度,不僅殘次鴨多,也會導致鴨舍內空氣質量較差,使鴨易得病;密度過小會造成飼養成本的浪費。第二要注意應激。鴨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喂料、加水、打掃衛生、清理糞便、消毒等都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鴨場應有自己的發電機,以防斷電時對鴨群造成應激,鴨在突然黑暗狀況下會鳴叫、亂跑造成擠壓死亡。同時,也要做好衛生管理,控制環境的污染,保證鴨群的健康。
衛生防疫
首先鴨場必須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嚴格防疫與消毒。門口設消毒池,進出車輛及人員須消過毒方可入內。鴨舍、鴨體、料桶、水槽等所有用具及飲水等都要不定期消毒,每批鴨群出售或宰殺后要進行徹底清掃、沖洗和消毒。空舍的時間也不能太短。其次要科學處理病死鴨。要定時巡視鴨群,對異常(飲食、精神狀態等)鴨及時撿出隔離進行治療,對無治療價值的病鴨及時淘汰,做好無害化處理。再其次,要做好疫苗接種和藥物防治。育雛階段重點防治病毒性肝炎及傳染性漿膜炎,還可以預防性用藥。最后,鴨發病后要及時確診,對癥治療,不能隨意用藥和盲目加大劑量。選藥配伍要合理,劑量掌握要準,用藥時間不能過長,一般連續用藥時間不得超過1周,以防產生抗藥性和不良反應。
編輯:李敏
春季養鴨要點多
圖文簡介
春季是肉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節,養殖戶應抓住這一時機將肉鴨養殖到最佳狀態,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春季溫度多變,導致肉鴨疫病較多,因此此時的飼養管理尤為重要。此外,鴨舍內要維持一定的濕度,養殖戶要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關系,及時清除鴨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在中午天氣較好時,開窗通風,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為12小時,每天就需要人工補充光照2小時~5小時,補充光照分一次補光和分段補光兩種方式。飼料春季氣候多變,鴨抵抗力相對較弱,這個季節鴨的飼料消耗量比其它季節約增10%~15%。還要提供新鮮、安全、衛生的飼料,并要認真管好、用好飼料,杜絕浪費,降低養鴨成本。一次性添加飼料不要過多,以免造成飼料的污染與浪費。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