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可能面臨營養問題,殊不知,老人也可能面臨營養問題,例如營養不良。那么,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篩查老人是否營養不良?如果老人營養不良又該如何補救呢?

  據《中國婦女報》報道,老年人營養不良被稱作“沉默的流行病”,英國腸外腸內營養協會新近出版的一份報告表明,英國有300萬人口都面臨著營養不良的問題。美國圣路易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就公布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區老人均有營養不良癥狀。老年人營養不良發病率在我國也很高,我國住院老年患者中,營養不良的比例在30%~44%,但因癥狀不典型,在常規診療中易被認為是正常的衰老現象而被忽視。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如果營養不良,由于缺乏肌體所需能量,會損害肌體生理功能,同時會使體重減輕且身體免疫力變差,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其他并發癥。

  那么,如何初步篩查老人是否營養不良呢?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初步篩查:

  1.近三個月內,體重是否有明顯的非自主性下降,即不因主動減肥造成的體重減少。建議及時觀察老人體重變化,如果體重持續下降,就應引起重視。

  2.注意身體質量指數,即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一旦低于18.5就意味著消瘦。對于老人來說,保持微胖狀態更有利于老人的身體健康。

  3.進食狀況,看老人近三個月內是否有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難等情況。

  4.活動能力,如步速是否有明顯下降等。

  5.近三個月內是否有應激或急性疾病。

  如果老人有以上癥狀,且經過醫生確診患上營養不良時,可通過《廣州日報》給出的以下3點建議來補救:

  1.吃夠量。一般來說,老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最好補充蛋白質1.2~1.5克;75歲以上高齡老人如經醫生診斷患有少肌癥,可在醫生指導下食用全營養特殊醫學食品。

  2.搭配食用。肉蛋奶中動物蛋白比谷物、豆類中的營養價值更高,所以,如果能將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食用,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可提高食物蛋白的利用率。因此,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最好分散到一日三餐中搭配食用。

  3.多做抗阻力運動。堅持走路對老人鍛煉肌肉來說還遠遠不夠,最好適度進行練啞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等抗阻力訓練。值得提醒的是,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身體能承受為度。

  那么,如何才能預防老人出現營養不良呢?據《北京晚報》報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學家周韞珍教授表示,少食多餐有利于老人健康,每天吃4-5餐,飯菜盡量多樣化一些,這樣既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補充,又可以獲得更多的口味體驗,增加食欲。另外,這種飲食方式將減輕消化和新陳代謝系統負擔,并且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然而,很多老人坦言要改變飲食習慣不太容易。對此周韞珍表示,這大概需要連續堅持14天至21天,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生活習慣。一旦新的生活習慣形成,它就成為了一個無意識的身體反應。(黃可、任妍)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

  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老人營養不良發病率上升 少食多餐更有利于老人健康

圖文簡介

眾所周知,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可能面臨營養問題,殊不知,老人也可能面臨營養問題,例如營養不良。那么,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篩查老人是否營養不良?如果老人營養不良又該如何補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