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抗癌路上,你我同行”。說到“腫瘤”和“癌癥”,不少人都會不寒而栗,但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很多人常常將“腫瘤”和“癌癥”混為一談,認為“腫瘤”就是“癌癥”,但其實“腫瘤”和“癌癥”并不是一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腫瘤”,什么是“癌癥”?兩者之間有何關系?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科學防治腫瘤?
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夏廷毅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介紹稱,腫瘤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良性腫瘤,是指無浸潤和轉移能力的腫瘤,如我們常見到的脂肪瘤、纖維瘤等,常具有包膜或邊界清楚,呈膨脹性生長,生長緩慢,腫瘤細胞分化成熟,對機體危害較小。另一類則是惡性腫瘤,它才是我們常說的癌癥。與良性腫瘤相比,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快,呈浸潤性生長,易發生出血、壞死、潰瘍等,并常有遠處轉移,造成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最終造成患者死亡。
一般情況下,良性腫瘤對身體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需警惕良性腫瘤轉變為惡性腫瘤。《海南日報》報道稱,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并無絕對界限,有些腫瘤的表現可介于兩者之間。例如膀胱的乳頭狀瘤具有良性細胞形態,但容易復發,甚至轉變成惡性腫瘤;又如血管瘤,雖然也屬于良性腫瘤,但多無包膜,界限不清,切除后容易復發。
那么,為了避免腫瘤的出現、惡化及復發,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武漢晚報》 提醒,可以從起居習慣、自身防護著手,學會“三重奏”:一是從健康飲食、生活方面入手預防腫瘤,二是定期體檢,三是注重康復,從這三個方面來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面對腫瘤,我們要理性認識,及早預防。如罹患腫瘤也應正確應對,以科學正確的方法對抗疾病。(唐秋楠)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專家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