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寨卡病毒、瘧疾、黑熱病等仍活躍在時下新聞里,由寄生蟲所引發的疾病始終困擾著人類,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人民都深受其害。如今的中國不僅對本國的寄生蟲病有著顯著成果的控制,也經常對世界各國的寄生蟲病防冶及研究伸出援手。

  雖然我國古代醫學中很早就記載了人體寄生蟲和它所致的疾病,但在新中國解放前,國內對寄生蟲病研究的學者多半是從個人興趣出發,沒有統一的計劃,雖然進行過一些流行病學,染病機制以及診斷治療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但取得的實際防治成果卻微乎其微。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衛生部立即對危害我國人民最大的寄生蟲病的防治和調研工作予以極端的重視和支持,建立專業機構,培訓大量專業人員,充實專業技術,調查研究工作廣泛深入現場,短短的幾年就摸清了寄生蟲的地區分布情況,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等324個縣都有相當普遍地肆虐著各種寄生蟲病。一場與微小生物--寄生蟲的艱苦戰斗就此正式拉開序幕,馮蘭洲便是這場攻艱戰中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馮蘭洲,醫學寄生蟲學家,中國醫學寄生蟲學的奠基人之一。1903年8月24日出生于山東省臨朐縣農村,貧苦的生活,父母對他的支持讓馮蘭洲從小養成了艱苦樸素,不怕苦不怕累的習慣。1920年馮蘭洲考入齊魯大學醫學院,兩次由于學費輟學,對醫學執著的熱情支撐著他參加校內外的工作來獲得繼續求學的經濟支持。1925~1927年間他參加在濟南的英國皇家學會組織的黑熱病考察團,擔任助理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學會了一些昆蟲學的基本知識,掌握了調查蟲媒寄生蟲病的一些方法,由此對醫學昆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此后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卓著的科學成就。

  馮蘭洲在自己已掌握昆蟲學知識的基礎上,參考中外文獻,在北平近郊收集按蚊成蟲及幼蟲,進行詳細的形態觀察和鑒定,具備了在極為惡劣的工作條件下熟練的采集、保存和鑒定昆蟲的技術。為獲取可靠完整的數據,他對廈門筑路工人中爆發的惡性瘧疾進行詳細的采樣分析調查研究。1932年發表的“廈門之瘧疾及其傳染之研究”一文中馮蘭洲在中國首次通過按蚊解剖和對按蚊瘧原蟲子孢子感染率的檢查,證實微小按蚊是當地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同年,采樣浙江湖州絲蟲病患者血液中的兩種微絲蚴標本,使用活體染色法證明中國確實存在兩種不同的絲蟲——班氏絲蟲及馬來絲蟲。通過調查當地不同蚊種對絲蟲的自然感染率,確定中華按蚊是浙江馬來絲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馮蘭洲在南方鄉村的調查研究被迫中斷。當時北平香山一帶瘧疾、黑熱病及回歸熱均比較嚴重,馮蘭洲與鐘惠瀾合作到北平近郊調查黑熱病和潘氏按蚊傳播媒介的情況,同年發現北平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蟲的中華白蛉,馮蘭洲通過對動物的細致觀察和精湛的解剖技術,驗證了中華白蛉是黑熱病良好的傳播媒介。而早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他們已經通過實驗指出回歸熱的傳播并非通過虱或蜱的糞便,而是虱子被擠破的身體流出的體液或蜱的基節腺分泌物污染傷口所致。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北京協和醫學院被日軍關閉。馮蘭洲轉到北京大學醫學院寄生蟲學系任主任教授,從事教學,并在天津東亞毛織廠附屬藥廠兼任研究員期間,借鑒我國古醫書中治療腸蠕蟲的處方中使用檳榔,制備了檳榔鉍碘化合物來治療絳蟲病。通過不斷的改進及臨床觀察,馮蘭洲提出用檳榔合并南瓜子治療絳蟲病,并在對北京屠宰場工人中的絳蟲病患者的治療療效達90%以上。這種方法由于其原材料普遍,價格便宜,治療效果好而成為中國治療絳蟲病的普遍方法。

  

  1958年馮蘭洲等發表“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進一步研究”,基于之前發現在廣西龍勝,湖南郴縣,湖北武昌等地在自然情況下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研究結果,為了進一步研究中華按蚊與傳染馬來絲蟲病的關系,1955年至1956年馮蘭洲等人選擇杭州作為研究地點,證明了之前在廣西發現的窄卵型中華按蚊在山區和丘陵地區是馬來絲蟲的主要傳播媒介。之后,馮蘭洲比較研究了全國絲蟲病及瘧疾流行區與非流行區寄來的中華按蚊各期標本。比較結果表明:絲蟲病流行區的按蚊以窄卵型的為主。

  馮蘭洲的攻艱戰打遍了中國南北,他善于根據國內的流行疾病狀況與實際需要選擇研究課題,經常親自深入寄生蟲病流行地區鍥而不舍地鉆研,條件艱苦,困難重重,但絲毫沒有消磨他對科研工作的熱愛,而一篇篇開辟性的著作正是他執著熱情的見證,與微小生物一生的斗爭,也為馮蘭洲在中國的寄生蟲病研究防治領域奠定了不容撼動的位置。

馮蘭洲:與微小生物斗爭一生的大人物

圖文簡介

雖然我國古代醫學中很早就記載了人體寄生蟲和它所致的疾病,但在新中國解放前,國內對寄生蟲病研究的學者多半是從個人興趣出發,沒有統一的計劃,雖然進行過一些流行病學,染病機制以及診斷治療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但取得的實際防治成果卻微乎其微。當時北平香山一帶瘧疾、黑熱病及回歸熱均比較嚴重,馮蘭洲與鐘惠瀾合作到北平近郊調查黑熱病和潘氏按蚊傳播媒介的情況,同年發現北平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蟲的中華白蛉,馮蘭洲通過對動物的細致觀察和精湛的解剖技術,驗證了中華白蛉是黑熱病良好的傳播媒介。1958年馮蘭洲等發表“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進一步研究”,基于之前發現在廣西龍勝,湖南郴縣,湖北武昌等地在自然情況下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研究結果,為了進一步研究中華按蚊與傳染馬來絲蟲病的關系, 1955年至1956年馮蘭洲等人選擇杭州作為研究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