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 一代宗工

  1921年齊魯大學成立醫學編譯部,醫學院各科教授、主任兼任編譯委員會委員。剛畢業留校工作一年的侯寶璋嶄露頭角,后來齊大醫學院創辦《齊魯醫刊》,侯寶璋兼任編輯。該刊是現代醫學的淵藪和《中華醫學雜志》的前身,聲迄四海,影響甚大。1926年,侯寶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繼之赴德國柏林大學,在Ludwig Pick教授指導下進行病理學的深造和研究;1934年,侯寶璋獲羅氏基金資助赴倫敦大學熱帶病研究所留學并進行研究工作。回國后任齊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教授、主任。1946年第二次世紀大戰結束后,他接到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國講學;1947年又應英國文化委員會的邀請,赴英國講學。開西醫學之風后,能用現代醫學病理學科學觀研究中國醫史著述斐然的學者,惟侯寶璋斗南一人。

  侯寶璋以經師人師、道業出眾聞名。他善于把“博學、慎思、審問、明辨、篤行”的教育思想精湛地融會于教學之中,而俾眾受用終生。他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就某種復雜的病理理論和現象,他可以駕輕就熟地用一、二句諺語、典故加以精辟概括,畫龍點睛,揭示真諦,使學生豁然開朗,觸類旁通,深為師生稱道。

  如珪如璋 赤心報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侯玉璋毅然決然地在抗日戰爭那極端艱難困苦的非常時期與齊魯大學同在,負責組織齊大醫學院師生和重要設備儀器標本的轉移工作,與大家患難與共、同甘共苦。威望素著、令聞嘉譽的侯寶璋對齊大醫學院師生確實起到了穩定、凝聚人心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作為著名教授入川也對齊大醫學院的學術地位起到了維護和加強的作用。抗日戰爭勝利后,侯寶璋應邀赴美國、英國講學。美國及臺灣學術機構和大學向他發出了聘請,但他均未應允,他選擇了香港大學。新中國成立后,侯寶璋將次子侯健存由香港大學送回內地工作,參加祖國社會主義醫學衛生建設事業。1955年,侯寶璋組織香港大學英籍教授代表團訪問了北京,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總理接待 盛德懿范

  1962年,正值國家暫時困難時期,侯寶璋由英國管轄地區香港回到社會主義祖國北京。為了排除敵對勢力的阻撓和臺灣特務的加害,絕對保證侯寶璋的生命安全,周恩來總理親自作了縝密周到的安排,由新華社香港分社和內地專人負責。侯氏父子是在夜間由海路護送至澳門,并得到澳門知名人士馬萬祺等親自臂助,經拱北海關進入內地。在侯寶璋未安全順利進入內地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將周恩來總理已親自簽署的任命侯寶璋為北京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的電稿暫作保密。侯寶璋的歸來對海外僑胞和國際醫學界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廣泛的影響。侯寶璋抵廣州后受到陶鑄、張治中等熱烈歡迎和接待。回到北京后,周恩來、鄧穎超接見了侯寶璋及家人,并在中南海西花廳設家宴款待。周恩來尊稱侯寶璋為“侯老”。

  侯寶璋歸來時為我國訂購了一批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帶回了多年收集的珍貴的實驗標本及數百份圖片資料,他一手建立起了當時國內先進的分子病理學實驗室。侯寶璋參加社會活動中也包括了文學藝術欣賞與收藏。侯寶璋對祖國文化遺產愛護備至,竭盡所能省吃儉用收藏了大量流散海外的陶瓷、書畫、善本古籍等珍貴文物。他從香港回北京后將其鐘愛之物先后分五批盡贈國家故宮博物院珍藏。傾其有而付出,又傾其有貢獻祖國,這就是侯寶璋這位杰出愛國知識分子貽厥后人的盛德懿范。

侯寶璋:學貫中西,一代醫學巨擘(下)

圖文簡介

剛畢業留校工作一年的侯寶璋嶄露頭角,后來齊大醫學院創辦《齊魯醫刊》,侯寶璋兼任編輯。威望素著、令聞嘉譽的侯寶璋對齊大醫學院師生確實起到了穩定、凝聚人心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作為著名教授入川也對齊大醫學院的學術地位起到了維護和加強的作用。1955年,侯寶璋組織香港大學英籍教授代表團訪問了北京,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為了排除敵對勢力的阻撓和臺灣特務的加害,絕對保證侯寶璋的生命安全,周恩來總理親自作了縝密周到的安排,由新華社香港分社和內地專人負責。在侯寶璋未安全順利進入內地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將周恩來總理已親自簽署的任命侯寶璋為北京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的電稿暫作保密。回到北京后,周恩來、鄧穎超接見了侯寶璋及家人,并在中南海西花廳設家宴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