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財霖做過出納會計和政治宣傳員,也曾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先后在三所學校擔任教導主任、校長等職務,還在村辦廠當過廠長,過著令人欣羨的穩定生活。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賀財霖卻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接手連續三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北侖汽車塑料風扇廠。
“一旦企業停止生產,許多員工會因此失業。我想盡最大努力,讓這家曾經享譽北侖的鄉鎮企業‘起死回生’。”賀財霖說。
當時,北侖汽車塑料風扇廠已負債200萬余元,除房屋之外的固定資產不到30萬元,三年內已兩次更換廠長。因此,在挑選新一任承包人時,霞浦鎮黨委書記陳金新慎之又慎:“我們對承包人提出了三個要求,一要有辦廠經營能力,二要有經濟實力,三要有事業心、責任心。經過反復篩選,發現賀財霖最合適。”
1996年4月8日,第一次走進北侖汽車塑料風扇廠的倉庫,看著堆積的存貨、廢舊的機器和泛黃的欠條,賀財霖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拯救這個生產停頓、負債累累的小廠?很快,賀財霖就行動起來,從降低制造成本入手,將依靠外協加工的鐵板拉回來自己沖壓生產,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將生產效率提高了近20%。此外,賀財霖還大刀闊斧進行人事調整,自己往返各地追討債務、籌集資金,硬是在1996年年底實現扭虧為盈,8個月凈賺13萬元。
利潤雖然不多,但足以讓員工重拾信心,讓企業重回正軌。敢于嘗試、善于把握時機的賀財霖深入開展市場調研,決心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時,汽車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汽車風扇市場需求量大,主要產品為國產鐵皮風扇和進口尼龍風扇。鐵皮風扇的噪音大,而進口尼龍風扇價格又偏高。賀財霖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決定改進尼龍材料,投入資金用于工程車、客車、大卡車的風扇改性材料研發,在品質和價格上尋找平衡點。
賀財霖的投入收獲了豐厚的回報。幾個月后,國內第一臺改性尼龍風扇面世,在國產鐵皮風扇和進口尼龍風扇主導的市場上嶄露頭角。經過測試,改性尼龍風扇的各項性能指標不亞于進口產品,價格卻只有進口產品的一半。改性尼龍風扇迅速受到各汽車廠家的青睞。隨后,企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并于2011年9月改名為雪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雪龍集團銷售收入2.8億元,今年全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3億元,占據國內卡車、工程車、客車風扇市場35%以上的份額。目前,雪龍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汽車塑料冷卻風扇生產商,擁有年產500萬臺汽車風扇、400萬件車用塑料件和30萬套風扇離合器總成的能力。
過去20年,賀財霖牢牢把握市場風向標,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逐步從傳統風扇總成制造轉移到硅油離合器風扇總成、電控硅油離合器風扇總成制造。近年來,“中國制造2025”風起云涌,他也迅速跟進,推動雪龍集團開展智能化改造。如今,年滿70歲的他依舊把控著企業發展的方向盤,決定讓雪龍集團進軍資本市場。“現在的雪龍需要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需要從傳統的家族企業轉型為現代化大型集團。”賀財霖表示,雪龍集團將繼續秉持制造企業的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朝著打造百年企業的目標闊步前行。
賀財霖:"不信天命"的創新家
圖文簡介
”1996年 4月 8日,第一次走進北侖汽車塑料風扇廠的倉庫,看著堆積的存貨、廢舊的機器和泛黃的欠條,賀財霖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拯救這個生產停頓、負債累累的小廠?當時,汽車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汽車風扇市場需求量大,主要產品為國產鐵皮風扇和進口尼龍風扇。幾個月后,國內第一臺改性尼龍風扇面世,在國產鐵皮風扇和進口尼龍風扇主導的市場上嶄露頭角。目前,雪龍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汽車塑料冷卻風扇生產商,擁有年產500萬臺汽車風扇、400萬件車用塑料件和30萬套風扇離合器總成的能力。過去20年,賀財霖牢牢把握市場風向標,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逐步從傳統風扇總成制造轉移到硅油離合器風扇總成、電控硅油離合器風扇總成制造。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