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國內是生殖內分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年來,為中國育齡婦女及億萬中國家庭謀福祉一直是她的心愿。她便是肖碧蓮院士,自1964年投身生殖內分泌和計劃生育研究起,便長期致力于減輕非意愿妊娠帶給育齡婦女的身心傷害。她不僅是一位風采卓然的科技大使,更是女性健康的守護者。
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在全國推廣使用
1949年,肖碧蓮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56~1959年留學前蘇聯,獲莫斯科第一醫學院副博士學位。畢業之后肖碧蓮入職上海宏仁醫院,成為一名年輕的婦產科醫生。之所以選擇婦科,是因為她在實習期間親眼目睹了諸多女性因衛生保健條件差,常常得不到及時醫治,沒有選擇而反復妊娠生產,這些因素成為了她選擇一生從事生殖健康研究的原動力。
自1964年投身生殖內分泌和計劃生育研究起,肖碧蓮院士便長期致力于減輕非意愿妊娠帶給育齡婦女的身心傷害。20世紀60年代,國際上常用的口服避孕藥劑量很大,婦女服藥后常感惡心、嘔吐、頭暈,同時對肝功能的損傷也比較大。肖碧蓮帶領全室人員進行低劑量試驗,發現口服避孕藥劑量減半同樣具有抗排卵的作用,對肝功能的影響明顯降低。1967年,肖碧蓮主持研制的口服避孕藥通過國家鑒定并正式在全國推廣使用。
隨后,她又開始進行1/4劑量的試驗工作。事實證實1/4劑量的避孕藥同樣有效。至此,我國口服避孕藥的劑量達到國際最低值,億萬育齡婦女因此受益。
1983年,美國一位著名化學家在瑞士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曾高度評價肖碧蓮帶領的課題組的成就:“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研究,而在中國七八年前就已經使用上了。”
緊急避孕概念被引入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以她為代表的學者們的倡導下,緊急避孕概念被引入中國,并運用左炔諾孕酮作為緊急避孕藥配方。后來,肖碧蓮又組建了“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的合作研究與開發”臨床研究組,歷時5年完成4項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有效地降低了我國的人工流產率,促進了女性的生殖健康保護。就這樣,她主持的“米非司酮用于緊急避孕、黃體期避孕及催經的研究”榮獲2003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除了專心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肖碧蓮更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多才多藝,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女性”。
正是由于肖碧蓮院士等專家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中國計生科研及應用在造福著中國億萬育齡婦女和她們家庭的同時,也驕傲地走在了世界前列。展望未來,老中青人才濟濟,國內外攜手并進,科學家們也會繼續為人類控制自身繁衍,造福后代尋找捷徑。
肖碧蓮:為中國育齡婦女及億萬家庭謀福祉
圖文簡介
她便是肖碧蓮院士,自1964年投身生殖內分泌和計劃生育研究起,便長期致力于減輕非意愿妊娠帶給育齡婦女的身心傷害。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在全國推廣使用1949年,肖碧蓮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自1964年投身生殖內分泌和計劃生育研究起,肖碧蓮院士便長期致力于減輕非意愿妊娠帶給育齡婦女的身心傷害。1983年,美國一位著名化學家在瑞士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曾高度評價肖碧蓮帶領的課題組的成就:“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研究,而在中國七八年前就已經使用上了。后來,肖碧蓮又組建了“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的合作研究與開發”臨床研究組,歷時5年完成4項研究課題。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