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明在樓頂做實驗
建立農業化學實驗室
彭克明對化學實驗室的經驗和操作技能主要得益于其早期在伊利諾大學求學時長期從事土壤黏土礦物對鉀固定的研究,他明白擁有一個化學實驗室對于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意義。1958年,北京農業大學從羅道莊遷校到馬連洼新址后,新建的土壤農業化學實驗樓條件有了改善。先后建立了農業化學實驗室、消化室、定氮室、植物—土壤樣本準備室、蒸餾水及重蒸餾水室、同位素實驗室、恒溫實驗室(用于Olsen-P浸提)以及天平室和精密儀器等。20世紀80年代以后,又建立了植物營養實驗室。半個世紀以來,農業化學實驗室對培養大學生、研究生的實驗專業技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開創國內培養室─滲濾水裝置研究方法
彭克明是國內建議采用田間試驗--滲濾水模擬試驗--實驗室分析三者相結合研究方法的第一人。滲濾水研究又稱排水采集研究,他是在一個特制的滲濾采集裝置中原位研究肥料中養分的移動、轉化、土壤吸附、固定、植物吸收,營養運輸等問題的主要設施。這一思路在1962年以后逐步在中國得以實施,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各地農業科學院內已建立多處滲濾水研究裝置,并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提出土壤可以固定銨的假設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彭克明提出了土壤黏土礦物對銨固定的假說,并在農業化學實驗室進行了一些前期的預備試驗,但是這些研究由于當時的政治運動被迫中止。令人欣慰的是,他提出的假說被以后的科學實驗所證實。
桃李滿天下
彭克明從事高等農業教育近60年,成績卓著。他知識淵博、學風嚴謹、平易近人、誨人不倦。他曾講授過“農業地質”、“土壤學”、“肥料學”、“農業化學”、“土壤化學”、“土壤及農化分析”、“農業化學研究法”、“鹽堿土壤改良學”等多門課程。20世紀50至60年代,彭克明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農業化學專業研究生,這些研究生后來成為中國植物營養學學科的骨干和中堅力量。20世紀70年代,中國實行學位制以后,他又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植物營養與施肥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中國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學界,他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人格風尚優
彭克明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努力奮斗的一生。他一生為人處世,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都以“堅定,誠信,博學,寬容”為信條,不論是一名教師還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其不圖名利,甘于奉獻,嚴謹踏實的態度和作風都值得后人學習與繼承。彭克明的學生毛達如、陳倫壽、曹一平在《憶恩師》中寫道“雖然彭教授已經離開我們十五年了,但導師的風范猶存?!斌w現在其不圖名利回國教學的赤誠上,體現在在其在動亂中仍能堅持科學堅持真理的信仰上,體現在其為人導師,知識淵博,誨人不倦,嚴謹治學的態度上,更體現在其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精神上。
1984年6月19日,原農業部部長何康看望彭克明
雖然,彭先生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歷經坎坷,但是他始終告訴他的學生們,“真正的科學是無止境的,不是眼前的,而是長遠的。我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是我是在給你們鋪好一條路,主要還是靠你們來做”,毛如達說。關于彭克明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不會忘記他高尚的道德風尚,踏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風格,赤誠的愛國之心,還有其花費了一生精力的科研成果,這些都已成為我們的光輝典范。
點亮中國農業化學之光——記土肥大師彭克明(下)
圖文簡介
彭克明在樓頂做實驗建立農業化學實驗室彭克明對化學實驗室的經驗和操作技能主要得益于其早期在伊利諾大學求學時長期從事土壤黏土礦物對鉀固定的研究,他明白擁有一個化學實驗室對于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意義。先后建立了農業化學實驗室、消化室、定氮室、植物—土壤樣本準備室、蒸餾水及重蒸餾水室、同位素實驗室、恒溫實驗室(用于Olsen-P浸提)以及天平室和精密儀器等。滲濾水研究又稱排水采集研究,他是在一個特制的滲濾采集裝置中原位研究肥料中養分的移動、轉化、土壤吸附、固定、植物吸收,營養運輸等問題的主要設施。提出土壤可以固定銨的假設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彭克明提出了土壤黏土礦物對銨固定的假說,并在農業化學實驗室進行了一些前期的預備試驗,但是這些研究由于當時的政治運動被迫中止。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