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們腳下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經繁衍了多少華夏子孫,也不知道作為一個擁有著幾千年精耕細作傳統經驗的農民對于腳下的土地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這片土地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產值。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出現了一顆閃耀的科教明星,他專注于研究土壤肥料并為我國農業以及教育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植物營養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農業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的彭克明。

  他是第一個提出“土壤中固定態鉀可被植物利用的數量與速度”科學論斷的人;是新中國第一位向國際土壤學界系統介紹中國有機肥料施用理論與實踐的科學家;是首次提出在中國進行輪栽肥料長期定位試驗主張并實踐的人;是第一個將植物營養與土壤肥力長期定位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引入中國的植物營養學家;他創建了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農業化學教研室,并長期擔任教研室主任;他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農業化學專業研究生和植物營養與施肥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豪情救國夢

  彭克明出生在河北省晉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親眼目睹了貧苦農民的艱苦生活和北洋軍閥賣國求榮的行徑,他立志學好本領,走“科學救國”之路。1923年,他考入河北大學農預科,1925年升入本科,1929年于河北大學畢業,并留校任化學助教。1936年,他參加河北省公費留學考試,獲公費留學資格,并赴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院深造,攻讀土壤化學。然而求學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1937年日本占領河北,他失去公費資助,在國外邊工邊讀,以此來維持學習。1939年,他在伊利諾大學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施入農田的不同形態和數量的石灰物質十五年后的去向》,獲得碩士學位。其后,于1946年完成了題為《植物吸收土壤固定態鉀的數量與速度》的博士論文,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由助教晉升為一級科研助教(相當于講師)。1947,他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條件,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滿懷豪情地為社會主義高等農業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幾十年,作出了突出貢獻。

  科研成果豐

  在中國率先從事輪作肥料長期定位田間研究 1956年,他首次提出在中國進行輪栽肥料長期定位試驗的主張,并在北京農業大學實驗站正式開展試驗。他深知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對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事與愿違,這項科學工作在40年間曾遭到三起三落的厄運。在此期間,他寧愿自己遭受“勻地實驗是對人民的犯罪”不公正的批判,也堅持把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建立起來并堅持下去。

點亮中國農業化學之光——記土肥大師彭克明(上)

圖文簡介

不知道我們腳下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已經繁衍了多少華夏子孫,也不知道作為一個擁有著幾千年精耕細作傳統經驗的農民對于腳下的土地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這片土地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產值。1936年,他參加河北省公費留學考試,獲公費留學資格,并赴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院深造,攻讀土壤化學。其后,于1946年完成了題為《植物吸收土壤固定態鉀的數量與速度》的博士論文,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由助教晉升為一級科研助教(相當于講師)??蒲谐晒S在中國率先從事輪作肥料長期定位田間研究1956年,他首次提出在中國進行輪栽肥料長期定位試驗的主張,并在北京農業大學實驗站正式開展試驗。他深知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對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