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低能望遠鏡設計的陳勇研究員自2006年開始加入硬X射線團隊。對比國外先進的研制工藝,他深有感觸。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有效載荷低能X射線望遠鏡主任設計師陳勇說,國外的數據,尤其是一手的數據很難拿到,因此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衛星,對國家天文發展也是一個推動。

  在低能望遠鏡的設計中,團隊按照之前定下規章制度,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歸零重來。歸零的原因有時候聽起來很夸張,可能僅僅一粒灰塵就能讓半個機箱停止工作。而解決的方法更是令人想不到——把毛筆剪剩一根毛,用它在顯微鏡下將這粒只有幾十微米的灰塵掃除掉。

  盧方軍說,成果不僅僅是指科學的成果,還有技術的進步。通過自主研發,發射這顆衛星,上天取得科學成果,是一箭雙雕的。

  正是這種樸實又真摯的壯志豪情,使得硬X射線團隊以零缺陷的質量完成了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

  目睹HMXT衛星上天時,他們卻也有著不同的心境。

  HXMT衛星有效載荷中能X射線望遠鏡主任設計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學蕾:“在發射之前,儀器已經歷過反復多次的考核試驗,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真到衛星發射的那個時刻,你還是會非常緊張!”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有效載荷低能X射線望遠鏡主任設計師陳勇:“上天那一刻反正我不知道怎么的,就哭了。”

  HXMT衛星有效載荷結構主管設計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愛梅:“非常非常激動,當時我就淚流滿面,真的。”

  HXMT衛星有效載荷高能X射線望遠鏡主任設計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聰展:“整個發射過程實際上我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去回味,心里想的是時間緊張,需要趕緊到下一站---測控中心,看到數據下傳才會徹底放心……”

  HXMT衛星有效載荷副總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徐玉朋:“就怕過程中萬一出現什么問題。第二天有效載荷就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加緊工作,當時看到數據傳下來都非常正常,這心可以說是徹底放下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張澍:“我得說這是一個團隊,我覺得這個團隊需要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點,使得最終我們的項目能獲得成功。”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HXMT衛星有效載荷總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盧方軍:“它的成功實際上是一個團隊的成功。”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HXMT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HXMT衛星有效載荷總指揮王煥玉:“它其實承載了幾代人的期望,大大地突破了就是國外對我們的限制,使我們國家X射線空間探測的技術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有效載荷總質量師張承模:“從何澤慧先生、肖健院士,到李惕碚、顧逸東院士,到陸柱國他們去世,包括我們所有的這些人,幾十年的努力……”

  HXMT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對我來講,這并不是一個成功,而是說我們沒有失敗,我們可以往下走啦。”

  關于“慧眼”這個名字的來歷,是這樣的:“慧”指的是始終關心關懷支持這個團隊和這個項目的何澤慧院士;同時,中國人寄托希望于這顆衛星,靠著一雙慧眼,看穿浩瀚宇宙。

一雙“慧眼”看穿浩瀚宇宙

圖文簡介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有效載荷低能X射線望遠鏡主任設計師陳勇說,國外的數據,尤其是一手的數據很難拿到,因此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衛星,對國家天文發展也是一個推動。”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HXMT衛星有效載荷總指揮王煥玉:“它其實承載了幾代人的期望,大大地突破了就是國外對我們的限制,使我們國家X射線空間探測的技術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有效載荷總質量師張承模:“從何澤慧先生、肖健院士,到李惕碚、顧逸東院士,到陸柱國他們去世,包括我們所有的這些人,幾十年的努力……”HXMT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對我來講,這并不是一個成功,而是說我們沒有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