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第6741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李元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中國科普工作者的名字命名天體。

  

  李元原名李杬,字耀明,山西朔州人,1925年出生于太原。他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科普活動家、天文科普專家,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天文館事業和太空美術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第一個大型科普機構——北京天文館創建人之一。他也是唯一的一位給歷屆國家領導人,包括毛澤東講解科學的科普人。

  小學時期,李元就對他們家的書櫥中那一套世界科普名著《漢譯科學大綱》非常喜愛,特別是書中精美的插圖更使他著迷。他父親還把在日本留學時帶回的一幅活動星圖掛在客廳里,這也引起了李元的好奇與關注。

  他10 歲的時候,父親就教他用一架蔡斯望遠鏡觀看月亮,望遠鏡中天體的美景在年少的李元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抗戰時期,李元一家住在四川鄉村,每逢晴夜,父親常常教他認識夜空中一些明亮的星座。李元就是從這時愛上天文學并走上了科普道路。

  1942 年,在李元年僅17 歲的時候,他就先后與高魯、陳遵媯、張鈺哲、李珩、戴文賽等著名的中國天文界的前輩通信請教,并于1943 年成為中國天文學會最年輕的永久會員。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他便從事科普寫作,并習慣配上自己手繪的星象圖。1949年11月他在《用行動紀念高魯先生》一文中明確發出在中國建立天文館的呼吁。1954 年,中國科學院將他從紫金山天文臺調來北京籌建北京天文館,成為該館創始人之一。1957 年9月,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李元擔當第一個講解員,演講了他自己編寫的星空節目《到宇宙去旅行》,成為北京天文館建館至今50多年中屢演不衰的保留節目,觀眾累計超過1000萬人次。

  1982 年,李元調至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我國科普事業的調查研究,并積極推廣科普美術,特別是太空美術的介紹宣傳。他主張科普要和美術結合才更有實效,更有魅力。繪制和編譯星圖、介紹星座知識是李元的重要工作領域。2013 年,他榮獲科學傳播人終身成就獎。2015 年,他主編的《彩圖科學史話》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他還編著譯校了《天文園集》《到宇宙去旅行》《北京天文館》《簡明星圖》《星圖手冊》《全天星圖》《飛上太空看星星》《訪美見聞》等50 多種科學圖書,撰寫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其作品在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行曾開玩笑地問他:“您那顆李元星值多少錢?”他也開玩笑地說:“不好估價,恐怕價值連城。誰買去也沒有用,因為那么遠的小行星,你看又看不見,上又上不去,名又不能改,誰買去還是叫李元星,所以不劃算!還是以后我死了,就上那里去住。”

  2016年7月6日,李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從事科普工作60多年的科學老人走了,他這一生,平凡而又璀璨。他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學習和探索精神、他多年研究積累的科普資料和經驗,惠及和成就了無數人。他雖然走了,卻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星。

  

“李元星”:夜空中最耀眼的星

圖文簡介

他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科普活動家、天文科普專家,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1957年 9月,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李元擔當第一個講解員,演講了他自己編寫的星空節目《到宇宙去旅行》,成為北京天文館建館至今50多年中屢演不衰的保留節目,觀眾累計超過1000萬人次。1982年,李元調至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我國科普事業的調查研究,并積極推廣科普美術,特別是太空美術的介紹宣傳。他還編著譯校了《天文園集》《到宇宙去旅行》《北京天文館》《簡明星圖》《星圖手冊》《全天星圖》《飛上太空看星星》《訪美見聞》等50多種科學圖書,撰寫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其作品在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