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知名演員袁立與某衛視欄目組的互撕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事件中當事雙方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去議論,袁立在拿到80萬元片酬后的舉動卻將公眾的目光投向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袁立微博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袁立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將此次錄制節目所得的80萬元片酬全部捐獻給西南偏遠山區的塵肺病患者。無論當事人懷有怎樣的意圖和出發點,這一行為仍然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和贊許。事實上,袁立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為塵肺病患者群體的權益而奔走。
什么是塵肺病?
塵肺病是一種在生產活動中長期吸入過量粉塵,從而造成肺部不可逆轉病變的職業性疾病。具體來說,由于長期暴露在缺乏必要防護的工作環境中,吸入呼吸道的粉塵顆粒在末梢支氣管下的肺泡中沉積,引起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以致肺功能低下并由此引發的全身性疾病。
據相關公益組織統計,那些身患塵肺病、生活在絕望中的人們,在全國范圍有接近600萬。發病后,患者肺部機能日趨衰弱,呼吸變得艱難,以至最后只有跪著才能讓自己稍微感到舒服一點。
更為悲慘的事實是,塵肺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力一點點流失而無能為力。此外,塵肺病患者普遍家境貧困,患者集中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等客觀情況也難以保證患者能夠接受必要的治療。
“在中國,600萬人跪著等死”并不完全是危言聳聽。如同袁立在她微博里所寫的情景:接著一家,一進門,看到他正在給自己漆棺材,邊擦眼淚邊說“我太軟弱,不夠堅強”。無助的患病農民只能在無奈中等死。
呼吸系統是如何對抗粉塵的?
首先,我們先了解了一下呼吸系統是如何與粉塵進行“對抗”的。
一般直徑大于10微米以上的顆粒,會被鼻腔中的鼻毛以及分泌物組成的第一道防線擋在體外從而得到有效清除;介于2.5到10微米之間的顆粒可以進入上呼吸道,一部分可以隨痰排出體外,對健康影響較小;但小于2.5微米的顆粒,就很難被鼻腔以及呼吸系統絨毛阻擋,或者痰液排出,很容易進入到支氣管,并在肺內沉積。
當肺部吸入粉塵顆粒之后,機體的自我保護功能——肺組織內的巨噬細胞就會出現,將粉塵顆粒吞噬,然后通過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和肺泡的馳張運動,把巨噬細胞吞噬的粉塵顆粒轉移到具有纖維細胞的支氣管粘膜上皮表面,從而以痰的形式送出體外。
然而,當進入呼吸系統的粉塵超過了上述自潔機制的能力,一部分被吞進巨噬細胞的粉塵顆粒將會被帶到肺泡間隔、淋巴以及進入血液循環擴散到身體各處,這就導致病理反應發生。
粉塵沉積的肺部X光造影(圖片來自網絡)
具體來說,當粉塵顆粒進入肺泡內部或者間隔時,雖然大部分可以通過呼吸作用被排出體外,仍有小部分吸附、沉積下來,最終對肺部造成以下幾種可能的潛在惡劣影響:
1. 肺泡細胞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失去了正常機能的纖維組織,稱為肺部纖維化。
2. 肺泡彈性喪失。
3. 支氣管炎癥,哮喘。
上述提到的肺部纖維化是不可逆轉的組織病變,一旦發生,肺功能就無法恢復到原先的水平。目前的醫學科技無法對纖維化后的組織實現轉化,發病后只能緩解癥狀,無法徹底根治,這也是塵肺病被稱為是某種意義上“絕癥”的原因。
塵肺病有哪些癥狀?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嗎?
早期最易察覺的癥狀是咳嗽、痰多,這說明肺部的自潔機制在努力嘗試清除體內的粉塵。當肺部開始纖維化病變以及發生支氣管炎癥時,胸部已經可以察覺到部位不定的疼痛。隨著纖維化的進行,呼吸困難會日漸加重。中晚期患者可見咯血以及其它臟器、系統的并發癥等。
一般檢查以X射線為主,并結合患者職業情況予以判斷。根據診斷標準,塵肺病一般不難確診。但有時候小孩子長期跟父母生活在煤場或者發電廠等嚴重大氣污染的地區,因為并沒有直接從事相關工作,在診斷的時候容易被誤診為肺結核。
患者一旦確診為塵肺病,應立即遠離之前的工作環境。粉塵環境作業的高危人群應該嚴格遵守防護要求以及定期檢查肺功能。
如何延長患者壽命,減輕患者的痛苦呢?
作為一種不可逆的疾病,現階段臨床上所有的治療都是在基于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的基礎上進行的對癥治療。
一共有五大治療方法,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的治療方法就是肺灌洗。
大容量的肺灌洗就是通常所說的洗肺。在身體全麻的狀態下,醫生將一個Y型的管倒插入肺中,一側進入右肺,一側進入左肺。灌洗過程中,右側肺由機器進行呼吸運動,左側則灌入灌洗液進行洗肺,這樣做的目的是達到氣、水分離。灌洗液要高于患者50cm,引流瓶低于患者60cm,所有的灌洗液都放在恒溫下以待使用。直到灌洗液澄清為止,灌洗才算結束。根據醫生的臨床記錄,多數礦工引流出來的液體呈現黑色,陶瓷工引流出來的是的液體為白色。
洗肺之后引流出來的灌洗液(圖片來自網絡)
洗肺可以顯著減輕塵肺病患者的痛苦。洗肺之后遠離粉塵來源的話,可以不用再次進行洗肺。但是如果洗肺之后,仍然回到了高濃度高危害的工作環境中,那就不得不進行第二次洗肺了。
其他四種維持治療,包括肺纖維化的治療、合并癥治療、基因治療、肺移植。其中,基因治療是導入靶細胞,并在一定時期抑制纖維細胞因子產生,相關的實驗研究還在進行中;肺移植所需成本極為高昂,器官供體有限,排異可能性大,是挽救晚期病人生命的最后手段。然而,塵肺病患者多是由于經濟窘迫才不得不在粉塵環境中從事生產活動,因此通過肺移植治療塵肺病存在悖論,實際上缺乏可行性。對于確診患者來說,最根本的治療還是立即遠離高粉塵的工作環境和空氣污染嚴重的生活環境。
高危職業人群如何自我防護?
不得不從事塵肺病高危職業時,勞動者自身應佩戴防塵口罩,防塵安全帽,送風頭盔,送風口罩等。同時還要定期體檢,一旦出現癥狀立即進行治療。密封的工作空間不能采取噴灑濕氣降低粉塵的話,應采用抽風除塵方式。開放式工作環境,可以采取噴灑濕氣以降低所在環境的粉塵濃度。
霧霾會造成塵肺病嗎?
塵肺病的主要癥狀都發生在呼吸系統,因此不免讓人聯想到同樣會侵害呼吸系統的空氣質量問題。媒體報道中塵肺病患者的悲慘境遇也給公眾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很多人不禁要問,霧霾到底會不會造成塵肺病,塵肺病離普通人到底有多遠?
實際上,塵肺病是典型的職業病,90%以上的患者有粉塵環境工作經歷,其余患者也基本都有長期粉塵接觸史,可以認為霧霾一類的空氣污染并不會造成塵肺病。絕大部分進入人體的顆粒異物尚能通過肺部的自潔機制排出體外,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經歷咳嗽、痰多、咽喉不適等癥狀,但霧霾帶來的顆粒異物尚不足以引發肺部纖維化等器質性病變。
歸根結底,霧霾中的顆粒濃度與粉塵工作環境中的粉塵密度存在量級的差異,雖然會引發人體一系列病理反應,但離塵肺病仍然有很遠的距離。普通人做好霧霾天中的自我防護即可,對塵肺病不必過度憂慮。
結語
實際上,我們應該從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塵肺病及其背后的經濟、社會因素。塵肺病屬于一種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低收入人群中相對高發的疾病,是不折不扣的“窮人病”。很多患者為了相對豐厚的報酬不惜透支健康,在缺乏有效防護的工作環境中長期勞動。他們中的很多人更是缺乏塵肺病的基本知識和起碼的防護意識,直到病倒才第一次聽說塵肺病這一名詞。
企業主自身缺乏安全防護意識,更沒有經濟實力負擔患者的醫療費用和履行賠償責任。在涉及具體賠償問題時,法律責任的厘清和侵害程度的界定同樣考驗基層執法機構,畢竟很多患者在數年的工作經歷中可能從來沒有過一份有效的雇傭合同。
不斷提高的勞動者素質,不斷完善的基層法制,不斷推進的產業升級才是征服塵肺病的終南大道。這一過程很可能不會如我們很多人所冀望的一樣快,但是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確實稱得上是契機或者鑰匙。
公眾人物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促使全社會提高對塵肺病的認知水平和關注程度,是應該予以鼓勵加以贊許的。在文章最后,撇開事件背后的種種爭議,我們向袁立這次的善舉致敬。
參考文獻: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49979
2、 http://solutions.3m.com.cn/3MContentRetrievalAPI/BlobServlet?lmd=1375408400000&locale=zh_CN&assetType=MMM_Image&assetId=1361692995336&blobAttribute=ImageFile
3、 http://www.baike.com/wiki/%E5%B0%98%E8%82%BA%E7%97%85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24-668230.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98%E8%82%BA/2298146?fromtitle=%E5%B0%98%E8%82%BA%E7%97%85&fromid=8016257
6、 http://chenfeibing.org/92.html
7、 http://www.clb.org.hk/schi/content/%E5%B0%98%E8%82%BA%E7%97%85%E5%8C%BB%E7%94%9F%E8%B4%A6%E6%9C%AC%E6%B4%97%E8%82%BA%E6%97%B6%E7%9F%BF%E5%B7%A5%E6%B5%81%E9%BB%91%E6%B0%B4%E9%99%B6%E7%93%B7%E5%B7%A5%E6%B5%81%E7%99%BD%E6%B0%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