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程序內容

  實驗過程是由母親帶嬰兒進入實驗房間(陌生環境),隨后陌生人出現在實驗場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動,片刻后母親獨自離開,由嬰兒單獨與實驗者相處,由實驗者觀察嬰兒的表現,再片刻后母親返回。實驗者記錄這個過程中嬰兒從始至終的行為和情緒表現情況。這個程序中有三種嬰兒潛在的難以適應的情景:陌生環境(實驗場所)、與親人分離、和與陌生人相處。實驗程序的具體進行為以下8個階段1:

  母親與嬰兒進入一個房間

  母親把嬰兒放下。當嬰兒玩耍玩具時,母親停留在旁邊

  陌生人進入,并且保持沉默(1分鐘),與母親說話(1分鐘),接近嬰兒(1分鐘)

  分離情節之一:母親離開。如果嬰兒哭叫,陌生人試圖安慰;如果嬰兒冷淡消極,陌生人努力讓他對玩具感興趣

  重新團聚情節之一:母親返回,陌生人離開。母親問候、安慰嬰兒

  分離情節之二:母親離開,留下嬰兒獨自活動

  陌生人返回:調整行為,適應嬰兒反應

  重新團聚情節之二:母親返回,陌生人離開

  實驗結果

  實驗最終得出了嬰兒的四種依戀類型:

  1、安全型依戀(securely attached)。嬰兒以母親為安全基地,當母親離開時表型出難過,通常停止探索活動。當母親返回時受到撫慰,很容易回到游戲或探索活動中。安全型嬰兒一般比較快樂和自信,在學校表現為更有能力、更獨立自主、更好奇與更有彈性。

  2、不安全-抵抗型依戀(insecurely attached:Resistance)。嬰兒極力與母親黏在一起。當母親離開時,嬰兒會表示出強烈的痛苦;分離后重聚時,嬰兒會大發脾氣,有時會把母親推開,表現出矛盾的行為。

  3、不安全-回避型依戀(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很少哭叫,對母親的返回忽視或主動回避。這類型嬰兒與母親關系疏離、冷漠。母親可能在母子關系中表現出對孩子也不很負責的行為。

  4、無組織無定向型依戀。嬰兒與母親分離、重新團聚,表現出矛盾的。沒有組織的反應。母親返回時,可能哭叫,但又拋開,或者一邊看著其他地方,一邊接近母親。該類型的嬰兒很可能在應對壓力方面有困難,有更多的問題行為1。

本文由四川傳媒學院教授鄭高鵬進行科學性把關

陌生人情景程序

圖文簡介

實驗過程是由母親帶嬰兒進入實驗房間(陌生環境),隨后陌生人出現在實驗場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動,片刻后母親獨自離開,由嬰兒單獨與實驗者相處,由實驗者觀察嬰兒的表現,再片刻后母親返回。實驗程序的具體進行為以下8個階段1:母親與嬰兒進入一個房間母親把嬰兒放下。當嬰兒玩耍玩具時,母親停留在旁邊陌生人進入,并且保持沉默(1分鐘),與母親說話(1分鐘),接近嬰兒(1分鐘)。如果嬰兒冷淡消極,陌生人努力讓他對玩具感興趣重新團聚情節之一:母親返回,陌生人離開。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很少哭叫,對母親的返回忽視或主動回避。嬰兒與母親分離、重新團聚,表現出矛盾的。母親返回時,可能哭叫,但又拋開,或者一邊看著其他地方,一邊接近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