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感知覺的發展感知覺發育

  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過程,所以說感知覺是嬰兒認知的開端。他們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并以此適應周圍環境。嬰兒感知覺活動不是被動的,其突出特征在于它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心理過程。

  感覺的發展

  1.視覺技能的發展

  視覺技能:視覺集中、視覺追蹤運動、顏色視覺、對光的察覺、視覺敏銳度。

  2.聽覺技能的發展

  聽覺發展:聽覺辨別能力、語音感知、音樂感知、視聽協調能力等。

  知覺的發展

  嬰兒知覺的發展:各種分析器的協調活動,共同參加對復合刺激的分析和綜合。它是對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的察覺、組織、綜合及解釋。

  1.跨感覺通道的知覺

  這是指嬰兒將從不同感覺通道獲得的信息整合起來的知覺的能力,它是多種感覺形式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知覺。它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手眼協調和視聽協調。

  2.模式知覺

  模式知覺是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人臉圖案)。這種知覺能力是通過“視覺偏愛程序”(范茲設計的研究)揭示的。研究表明新生兒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覺。

  3.深度知覺

  吉布森運用“視覺懸崖裝置”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約從六個多月開始,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后來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兩個月的嬰兒也對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如心率變化)。這說明嬰兒的深度知覺不太可能是后天經驗的產物。

  嬰兒具有一定的先天知覺能力,其發展和完善,很大程度上還需后天經驗的作用。有學者認為,“感知覺發展在嬰兒期業已完成”,并認為嬰兒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期在出生以后的頭三年。在知覺發展的關鍵期中,經驗因素與成熟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知覺的發展和完善。

  嬰兒大腦發育

  1、可塑性

  研究表明,大腦的發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經驗兩者結合的產物。大量實驗表明,剝奪動物(也有少數人類嬰兒的研究)的早期經驗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發展停滯甚至萎縮現象,并構成永久性傷害。早期營養不良,也會對嬰兒大腦的生長產生嚴重影響。

  2、可修復性

  研究發現,嬰兒早期大腦具有良好的修復性。嬰兒大腦的某一部分受損傷,其本身可以通過某種類似學習的過程獲得一定程度的修復。

  過去認為腦細胞的數量就不會再增殖,其實大腦具有一定的補償能力。一側腦半球受損傷后,另一側腦半球可能會產生替代性功能。例如,在5歲以前語言中樞受損傷,另一側腦半球很快會產生替代性功能,使語言中樞轉移。但是超過5歲,這種語言中樞的修復性功能便難以實現,致使言語障礙無法克服。

  大腦的可塑性、可修復性的新觀點告訴我們,嬰兒大腦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對嬰兒身體和神經系統實施刺激,對促進其大腦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嬰兒動作發育

  嬰兒主要動作:手的抓握技能、獨立行走。

  1、手抓握技能發展要點:五指分化、手眼協調。到嬰兒末期,手擺弄物體的動作向精細化和協調化發展,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手抓握動作發展的意義在于:(1)抓握動作是嬰兒主動地探索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表現;(2)為認識發展奠定了基礎;(3)開始操作工具,使動作具有間接性。

  2、獨立行走是嬰兒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獨立行走的意義在于:(1)嬰兒的軀體移動由被動轉為主動,使活動具有一定的主動性;(2)主動行走可以擴大認知范圍;(3)增加了與周圍人的交往機會。到嬰兒末期,獨立行走動作變得熟練和自如。

視聽協調

圖文簡介

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過程,所以說感知覺是嬰兒認知的開端。1.跨感覺通道的知覺這是指嬰兒將從不同感覺通道獲得的信息整合起來的知覺的能力,它是多種感覺形式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知覺。2.模式知覺模式知覺是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人臉圖案)。3.深度知覺吉布森運用“視覺懸崖裝置”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2、獨立行走是嬰兒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