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美國人》雜志在線版16日消息,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日前發布了“國家近地天體預防策略”,指出美國需要更多的技術工具來跟蹤太空中“流浪”的巖石,還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來應對這一全球挑戰。該戰略被視為防御近地天體威脅的一個重要進展。
近地天體是對自身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因此有可能產生撞擊危險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體的總稱。它們中的一員很可能正朝向地球方向運行,并對我們構成威脅。這不會是單一事件,未來可能出現更多潛在碰撞的近地天體。2013年2月,俄羅斯隕星事件就造成上千人受傷,更可怕的是,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然和普通民眾一樣是通過互聯網了解此事的。這以后,多國政府及下屬宇航機構一直致力于查找并預知此類天體信息。
白宮最新發布的這份19頁的預防策略,旨在增強國家防備,通過提升當前所欠缺的預警能力,將近地天體碰撞地球的風險降到最低。概述的目標中,包括要增強近地天體的模型化預測,減少其軌道不確定性;計劃增強緊急警報系統,并對能夠消滅相關危險的太空探測器加大投入;如果確實存在近地天體襲擊,應制定國家和國際應急程序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行星防御官員認為,該戰略獲批準是“重要的第一步”,隨后需完善細節付諸行動。但《科學美國人》文章表示,美國政府是否愿意為這些努力提供大量資金仍有待觀察。
據預測,僅就小行星而言,目前尚未被發現的數量是已知數量的100多倍,其中約有100萬顆的尺寸達到了足以摧毀紐約的程度。只有精確地早期預警,才有可能快速反應,利用正在研發的技術手段提高成功偏移它們的機會。(記者 張夢然)
美最新策略盯防太空流浪巖石,預防近地天體威脅
圖文簡介
據《科學美國人》雜志在線版16日消息,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日前發布了“國家近地天體預防策略”,指出美國需要更多的技術工具來跟蹤太空中“流浪”的巖石,還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來應對這一全球挑戰。該戰略被視為防御近地天體威脅的一個重要進展。近地天體是對自身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因此有可能產生撞擊危險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體的總稱。這以后,多國政府及下屬宇航機構一直致力于查找并預知此類天體信息。白宮最新發布的這份19頁的預防策略,旨在增強國家防備,通過提升當前所欠缺的預警能力,將近地天體碰撞地球的風險降到最低。概述的目標中,包括要增強近地天體的模型化預測,減少其軌道不確定性。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