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肥胖人群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營養過剩”帶來的危害,那么應該怎樣做才能確保將食物中的營養被吸收又不過量?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糧油學會糧油分會秘書長賈健斌。
16歲的刁麗麗感覺減肥很辛苦,跑了幾分鐘已滿頭大汗。(張瑤/中國新聞網)
營養過剩多是宏量營養素攝入過多
賈健斌介紹說,人們常說的營養過剩是指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素超過身體所需。營養素又分為宏量和微量兩種:宏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主要來源于肉類、谷類等食物;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及礦物質,主要來源于水果、蔬菜等食物。
一般情況下的營養過剩多是因為攝入宏量營養素過多,即食用肉類、谷類等食物過多,而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加之部分人群的運動量少,營養素長時間積聚在體內,產生過多難以消耗的能量,這些能量儲存在身體里并逐漸轉化成脂肪,最后造成像過度肥胖這樣不健康的后果。
賈健斌指出,雖然也有個體差異的問題存在,但是就大多數人而言,人的肥胖與營養素的攝入呈正相關。
合理地進行營養攝入
要想避免營養過剩就需要科學地搭配飲食,這樣才能合理地從食物中攝入營養。
賈健斌強調,首先,肉類、谷類要合理地搭配蔬菜、水果進行食用,才能達到宏量與微量營養素的平衡攝入。食物的搭配應參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進行科學配比,即谷類、蔬菜、水果的日常食用比例應大致在1:1:1;成年人應相應減少肉類的攝入,一般谷類與肉類食物的食用比例應在2:1左右,同時建議保持多樣的飲食習慣,以達到營養的全面、均衡;對于易胖人群,賈建斌建議可在飯前先食用適量水果。
其次,最大化地利用食物中蘊含的營養。那么如何處理不同的食物才能讓其發揮最大的營養呢?比如,肉類食物不宜進行長時間高溫烘烤,否則不僅會導致部分肉類的營養物質流失,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綠葉蔬菜則需要高溫快炒,不宜長時間烹煮,不然流失的不僅是蔬菜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應有的口感和風味也蕩然無存。(蔣曉婷)
本文由中國糧油學會糧油分會秘書長賈健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科學合理攝入營養素 遠離肥胖煩惱
圖文簡介
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糧油學會糧油分會秘書長賈健斌。營養過剩多是宏量營養素攝入過多賈健斌介紹說,人們常說的營養過剩是指人體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素超過身體所需。營養素又分為宏量和微量兩種:宏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主要來源于肉類、谷類等食物。一般情況下的營養過剩多是因為攝入宏量營養素過多,即食用肉類、谷類等食物過多,而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加之部分人群的運動量少,營養素長時間積聚在體內,產生過多難以消耗的能量,這些能量儲存在身體里并逐漸轉化成脂肪,最后造成像過度肥胖這樣不健康的后果。本文由中國糧油學會糧油分會秘書長賈健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