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開幕,北京會場展出了多項創意十足的創新項目。其中,展示我國公路行業先進水平的各類橋梁模型也亮相雙創活動周。針對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情況,新華網專訪了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杰。

  新華網:近些年,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脈絡是怎樣的?

  劉文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創新階段。從1978年到1990年,我國公路、橋梁開始大規模建設,公路里程迅速增加。1990年到2000年,我國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整體提升。二十一世紀以后,隨著長大橋梁、隧道工程建設以及智能交通發展,我國公路行業進入了創新階段,在許多公路工程技術領域都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新華網:我國未來的橋梁工程師需要具備何種素質?

  劉文杰:我國近年來承接了較多的世界級橋梁工程,這對技術的進步和人才的發展有非常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國公路領域人才隊伍的建設情況較好。我們曾粗略統計,全國大概有兩百多所大學開設了土木交通類的專業,每年的畢業生大概有四五十萬人,這為公路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另外,為了吸納交通和橋梁方面的人才,今年中國公路學會成立了交通院校工作委員會,助推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未來我國公路和橋梁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會更加多元化,橋梁工程師不僅需要考慮橋梁本身的建造問題,還需考慮環保、安全等相關問題。

  新華網:我國公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

  劉文杰:智能出行目前是交通領域中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包括綜合交通樞紐、快速通道工程、無人駕駛系統建設等。在公路和橋梁的建設方面,中國公路學會研究的重心和公路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是,如何實現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網聯化。為此,中國科協發起成立了未來交通研究所,由中國公路學會牽頭聯系相關學會和組織,面向未來的交通發展戰略與技術,主要研究如何將顛覆性的、更有想象力的技術和模式應用在未來出行方面。另外,在解決完“通”的問題之后,我們還要考慮公路如何跟自然、環境、甚至跟文化、歷史、休閑結合,以達到更加人性化的目的。中國公路學會成立了旅游交通委員會,提倡“快進慢行——快速到達,慢慢體驗”的交通理念也反映了這一點。我國公路基礎設施未來將朝向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劉文杰:我國公路基礎設施未來將朝向智能化與人性化方向發展

圖文簡介

從1978年到1990年,我國公路、橋梁開始大規模建設,公路里程迅速增加。二十一世紀以后,隨著長大橋梁、隧道工程建設以及智能交通發展,我國公路行業進入了創新階段,在許多公路工程技術領域都接近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為了吸納交通和橋梁方面的人才,今年中國公路學會成立了交通院校工作委員會,助推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未來我國公路和橋梁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會更加多元化,橋梁工程師不僅需要考慮橋梁本身的建造問題,還需考慮環保、安全等相關問題。在公路和橋梁的建設方面,中國公路學會研究的重心和公路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是,如何實現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網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