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武漢長江隧道建成通車。

  武漢長江隧道是我國首次采用大斷面復合式泥水盾構越長江修建交通隧道,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道”。它北起漢口大智路銘新街口,下穿中山大道,經江底河床下10余米深處穿越長江,南連武昌友誼大道,位于武漢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之間。隧道全長3630米,分左、右兩條隧道,其中東線隧道長3295米,西線隧道長3303.6米,每線各設兩條車道,寬7米,車道凈高4.5米,設計時速50公里/小時。同時,還配備供電、供水、排水、通風、照明、消防、人防、綠化、監控以及交通等設施。

  這一隧道是當時我國地質條件最復雜,工程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經過十年籌劃,在2014年11月正式開始動工,經過四年多的建設,成功建成通車。作為當時我國第一條開建,最先貫通的長江公路隧道,施工人員在開挖過程中,成功攻克了多個世界性施工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居國內領先的先進技術。

  建成之后的隧道可以抗擊6級地震和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襲,而且施工人員還在隧道內部設置了專門的地下逃生通道,并安裝了102個攝像頭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安裝大型通風換氣設備保障空氣流通。此外,在隧道兩端還設置有防淹門,一旦將其關閉就可以防止江水進入隧道涌入城區。

  作為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后武漢市在過江通道建設方面新的里程碑,武漢長江隧道的建成通車可以分流武漢市中心城區的過江交通,極大地緩解長江一橋、二橋的交通壓力,使得武漢過江交通形成了水上、水面、水下三維立體格局。

2008年12月28日 武漢長江隧道建成通車

圖文簡介

武漢長江隧道是我國首次采用大斷面復合式泥水盾構越長江修建交通隧道,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道”。隧道全長3630米,分左、右兩條隧道,其中東線隧道長3295米,西線隧道長3303.6米,每線各設兩條車道,寬7米,車道凈高4.5米,設計時速50公里/小時。建成之后的隧道可以抗擊6級地震和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襲,而且施工人員還在隧道內部設置了專門的地下逃生通道,并安裝了102個攝像頭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安裝大型通風換氣設備保障空氣流通。作為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后武漢市在過江通道建設方面新的里程碑,武漢長江隧道的建成通車可以分流武漢市中心城區的過江交通,極大地緩解長江一橋、二橋的交通壓力,使得武漢過江交通形成了水上、水面、水下三維立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