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開通5年來,形成了北斗完整產業鏈,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正在催生。

  “五年前,國內沒有一片國產北斗芯片,現如今,已有堅強的‘北斗芯’。” 據冉承其介紹,目前我國國產北斗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與此同時,北斗系統在行業區域的應用也逐漸顯現規模化效益。冉承其透露,目前北斗系統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48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車聯網平臺,相比2012年,2016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近50%。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全國4萬余艘漁船安裝北斗,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已成為漁民的海上保護神。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已用于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

  過往“高大上”的北斗系統如今也更加“接地氣”了。冉承其透露,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北斗正成為標配。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以北京為例,33500輛出租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冉承其表示,我國計劃于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加快構建基于北斗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據悉,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突破2118億元,其中北斗貢獻率超過70%;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北斗貢獻率可達80%。

“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圖文簡介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開通5年來,形成了北斗完整產業鏈,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正在催生。”據冉承其介紹,目前我國國產北斗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冉承其透露,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北斗正成為標配。據悉, 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突破2118億元,其中北斗貢獻率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