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生物保存》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可以通過大熊貓的腳印來識別其身份和性別。

  傳統(tǒng)的“咬節(jié)法”利用大熊貓糞便中尚未消化的竹子皮表面殘留的大熊貓牙齒咬痕來判斷其身份,往往不夠精確。利用糞便做DNA檢測也可以精確識別動物的身份,但是成本昂貴。

  與人類的指紋類似,每個動物的腳印都是獨一無二的。美國杜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于是開發(fā)出一種名為“腳印識別技術”的交互式軟件工具,可以用來“閱讀”和分析大熊貓腳印的數(shù)字圖像。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進行的現(xiàn)場測試顯示,這種技術識別大熊貓身份及其性別的準確率超過90%。此外,由于這種技術僅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和一把尺子用于收集和提交圖像,因此非常適合用于研究像大熊貓這種行蹤難覓的野生動物。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個軟件基于一個定制的統(tǒng)計模型,通過使用交叉驗證判別分析和聚類方法,來“閱讀”大熊貓的腳印并識別其特征。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軟件就可以識別大熊貓的性別,并精確地辨認出這個腳印已收錄到數(shù)據(jù)庫中還是首次出現(xiàn)。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軟件還能針對不同物種和不同區(qū)域提供定制服務,目前除了用于識別大熊貓,還可識別另外15個物種。此外,針對分布在美洲的美洲虎、亞洲的雪豹、非洲和中東的獵豹這3種大型貓科動物的識別技術也正在研發(fā)之中。

新研發(fā)交互式軟件工具:可用腳印識別大熊貓

圖文簡介

新華社北京12月 27日電中美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生物保存》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可以通過大熊貓的腳印來識別其身份和性別。傳統(tǒng)的“咬節(jié)法”利用大熊貓糞便中尚未消化的竹子皮表面殘留的大熊貓牙齒咬痕來判斷其身份,往往不夠精確。美國杜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于是開發(fā)出一種名為“腳印識別技術”的交互式軟件工具,可以用來“閱讀”和分析大熊貓腳印的數(shù)字圖像。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個軟件基于一個定制的統(tǒng)計模型,通過使用交叉驗證判別分析和聚類方法,來“閱讀”大熊貓的腳印并識別其特征。研究人員指出,這個軟件還能針對不同物種和不同區(qū)域提供定制服務,目前除了用于識別大熊貓,還可識別另外15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