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蔬菜需要較強的光照條件。但冬季,尤其是陰雨冰雪氣象,光照較弱。大棚蔬菜光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光照不足,不僅不能進行較為茂盛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也減少,植株生長纖弱,影響蔬菜的產量與品格。如弱光條件下西紅柿花粉機能消退、不育;茄子涌現短花序形,影響授粉;絲瓜和西瓜等蔬菜植株體內營養失調,引起落花落果等。有些專家將這些景象稱之為“光饑餓”。那么如何防治冬季蔬菜發生“光饑餓”現象?1.栽培辦法改良光照條件 一些栽培技巧辦法能顯然改良棚內光照條件,如蔬菜采取南北行向,大行距與小行距相同,使各行都能得到較好的光照條件;瓜類蔬菜、茄果類蔬菜等經過整枝打杈、打除老葉、及時綁蔓等辦法,調整植株受光條件,可起到較好的“增光”作用。2.使用優質無滴膜并維持光潔 無滴膜的品質會影響棚內光照強度,優質無滴膜透光率高,不易污染灰塵;劣質無滴膜易老化,易受污染,透光率也隨之下降。無滴膜的透光率也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據測量,新的優質無滴膜扣膜后13天內,棚膜中午透光率可達93%,扣膜后73天棚膜中午的透光率降至81%。因此,經常擦洗棚膜,維持棚膜光潔是大棚蔬菜防“光饑餓”的重要辦法之一。使用一年的棚膜,其透光率通常下降30%~40%,對于除黃瓜、冬瓜以外的瓜類蔬菜,如茄果類、蔬菜、豆類蔬菜等對光照強度懇求比較威嚴的大棚蔬菜生產,最好改換新的優質無滴膜。3.棚內使用反光幕 在大棚內墻或后立柱南側張桂聚脂鍍鋁膜做反光幕,能顯然地“增光”。據觀測,在中午11時距反光幕3米以內的地平面,比不掛反光幕的棚均勻增長光照強度0.7萬勒克斯,提高光能利用率25.2%;14時測定增光照強度0.69萬勒克斯,提高光能利用率23.4%。同時可提高地溫1℃~2.5℃。具體使用:第一年11月上中旬開掛反光幕,次年4月中下旬撤掉。按需掛長度,量出兩幅等長的反光幕,用透明的膠布將兩幅反光幕粘接在一起,形成2米寬的橫幅。在大棚中柱的前上端拉2道東西向的細鐵絲。將幕上下邊緣鐵絲折回約3厘米,再用透明膠布或曲別針固定。反光幕也可直接固定在后墻上(需留出放風口)。留意:反光幕下面要留出空檔,以利澆水;接近反光幕的地方要恰當多澆水;大棚育苗,苗畦要距反光幕50厘米遠,以防灼苗。4、及時清除棚膜水滴 水滴能強烈地吸收、反射太陽光線,據資料介紹,嚴重時可使透光率下降50%左右。為此,消除膜上的水滴、水膜是增光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具體方法為:1)選用無滴膜或三層復合膜。2)用干凈的抹布擦。3)必須實行地膜覆蓋,膜下灌水,控制空氣濕度。4)澆水后閉棚1小時再放風排濕。5)設防風障,減少棚內與外界環境溫差。5.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通常有較好的增溫保水防泥土板結作用,而且具備較好的“增光”作用。因為地膜和地膜下外表附著水滴的反射作用,可使近地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加強50%~70%,對于辣椒、茄子、西紅柿等可較好地改良光照條件,同時還可提高泥土溫度。在地膜當中,以乳白色膜、銀灰色膜反光較多,透明膜居中,綠色和黑色膜反光較少。在大棚蔬菜生育階段中,以前中期增光顯然,封垅后就不顯然了。因此在大棚蔬菜前中期聯結增溫,可平鋪覆蓋乳白色膜或銀灰色膜(還有驅蚜的作用)或透明膜。6、保持棚膜清潔 一般新膜透光率可達80~88%,但覆蓋一段時間后,由于污染和老化,透光率會發生變化。棚膜上的水滴、塵物對棚內光照影響很大。據觀測,棚膜上附著一層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塵物可使棚內光照依次減弱14%、25%、28%。因此對棚膜上的水滴和塵物要經常打掃和清洗,下雪后要及時清除積雪,以增加透明度和進光量。棚室在日出后放風排濕半小時,可減少膜面水珠,因此也能增加透光率。編輯:李敏

如何防治冬季蔬菜發生“光饑餓”現象?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