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之道猶如做人,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知識面前永做小學生。——張宗祜
人物百科:
張宗祜(1926.02.19~2014.02.19),男,河北省滿城縣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著名水文地質學家,工程地質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原名譽所長。曾任河北省科協副主席,院士聯誼會專家組負責人。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地球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2011年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張宗祜被授予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張宗祜長期從事中國黃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第四紀地質研究,主持完成百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重點科技項目,揭示了黃土濕陷力學變形發生機理,提出了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基本模式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類型分類體系,是世界首位發現黃土滲透性規律的地質學家。張宗祜主持完成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華北地區水資源評價及合理利用”,解決了河北省大區域復雜地質條件下科學評價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量的重大難題。
主要著作有《中國黃土》《中國第四紀地質》等;主編了《中國水文地質圖集》《中國黃土類土工程地質圖》《中國黃土高原地貌類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毗鄰海區第四紀地質圖》等。
治學之道猶如做人,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知識面前永做小學生
圖文簡介
男,河北省滿城縣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著名水文地質學家,工程地質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原名譽所長。張宗祜長期從事中國黃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第四紀地質研究,主持完成百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重點科技項目,揭示了黃土濕陷力學變形發生機理,提出了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基本模式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類型分類體系,是世界首位發現黃土滲透性規律的地質學家。主編了《中國水文地質圖集》《中國黃土類土工程地質圖》《中國黃土高原地貌類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毗鄰海區第四紀地質圖》等。
- 來源: 科普中國
- 上傳時間: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