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陪娃寫作業”被網友列為影響健康的“高危職業”,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拖沓。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找東西,就是不著急把作業寫完,家長在旁邊眼睜睜地看著,內心比孩子還要焦慮。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認真對待功課、在班上表現優良,這種焦灼心情可以理解,但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你了解嗎?家長應該如何優雅地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指導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9年6月19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汪洞鄉一間“學區房”里,羅洞屯陪讀爺爺汪新坤在指導孫子符程苛寫作業。(龍濤/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其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每天三番五次地催促孩子不要磨蹭、不要浪費時間,不如引導孩子提高他們的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也稱時間感,指在不使用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個人對時間的長短、快慢等變化的感受與判斷。這種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既與活動內容、情緒、動機、態度有關,也與刺激的物理性質和情境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對于時間長短的認識,不僅與客觀上真正過去了多少時間有關系,也與主觀上我們心理對于時間的知覺和認識有關。可是,由于年齡、生活經驗和職業訓練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在時間知覺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我們可以依據以下的普遍規律作為指導:

第一,對于孩子來說,兒童年齡越小,對時間估計的準確性越差。據此,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平常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來做好規劃,合理地安排他們學習和休息的間隔,以保障孩子高效利用學習時間;另外,也沒必要以家長視角的固定時間值來要求孩子,他們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可能真的達不到我們的要求。

第二,人們對時間間隔往往估計不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面對的任務越簡單,時間知覺就越準確。據此,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將一項任務拆分,將復雜的、無從下手的任務拆解為一個一個零散的、可以立即著手去做的小任務,借助行為管理表格去更好地施行自我管理和監督。這樣一來,孩子可以全身心關注每一個小任務,并且可在達成時得到即時、有效的正反饋,更有利于下一步任務的進行。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兼心身醫學門診主任、資深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

如何正確陪孩子寫作業?提高時間知覺是關鍵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