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期是小麥病蟲盛發期,也是病蟲防治關鍵時期。日前,記者從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獲悉,今年山西省小麥穗期病蟲發生呈總體中等局部偏重發生趨勢。建議各麥區密切關注病蟲發生態勢,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并做好對小麥穗蚜、白粉病等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具體防治措施如下:當小麥穗蚜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蚜蟲)低于1:150時,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苦參堿、耳霉菌等藥劑噴霧防治,有條件的地區,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防治。小麥吸漿蟲常發區要重點抓好穗期成蟲防治,藥劑可選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噴霧防治。對赤霉病可能發生區(高感品種麥區),如果天氣預報小麥揚花期有2天以上連陰雨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福美雙、甲基硫菌靈、枯草芽孢桿菌等,要用足藥液量,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小麥條銹病防治要落實“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治,并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等。在多種病蟲混發區,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用,綜合施藥。
編輯: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