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很多人都知道,初春的時候要多穿點,不應急于脫掉棉衣。而“春捂”具體應該怎樣做呢?捂對了,不生雜病,而捂錯了,就有可能是“沒病找病”了。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2年2月28日,安徽巢湖市民在寒風中出行。(徐振華/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判斷捂與不捂的時機,要把握“8、15”原則。原則中的“8”是指,當晝夜溫差大于8℃時就需要捂,不應減衣;“15”則是指,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對兒童、老人來說尤其應該注意這點。并且,女性在16℃以下最好不穿裙裝。此外,冷空氣來前24~48小時注意增加衣物,因為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溫度變化密切相關。

其次,春捂要捂重點部位??傮w來說,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有“寒多自下而生”的說法,唐代藥師孫思邈也主張“下厚上薄”。具體來說,這幾個部位需要被重點保護:

1.腳部?!昂畯哪_起”這個說法是指,足底是對外界最敏感的地方。而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也是人體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因此,早春時,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更不要早早穿上涼鞋“秀”玉足。此外,最好在睡前泡泡腳,這樣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勞,放松身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給身體補充能量。泡腳時,水位應至少沒過腳踝,溫度保持在38~40℃為宜,每次可泡腳15~20分鐘。

2.腰腹部。腰部經常容易受到寒冷侵襲,造成腰背部肌肉緊張而引起腰背部疼痛。早春時節最好不要穿露臍裝,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較大,經期婦女也要小心。

3.頸肩部?,F在頸椎病患者越來越多,很大一部分是頸型頸椎病,以肌肉受損為主,一旦受涼,頸部不適的癥狀就會加重。而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引起不適,就像夏天吹空調容易引起肩關節不適一樣,因此應注意肩頸部保暖。

總之,四肢各個關節都應該注意保曖,特別是踝關節、肩關節和膝關節。關鍵部位保護好,才能達到春捂的效果。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吳萍

“達醫曉護”供稿

春捂應該怎么捂?捂好關鍵部位、把握“8、15”原則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