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痔”, 每一個人都可能得痔瘡,且沒有年齡界限,僅有的區別是,年齡越長發病率愈高。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達到31%左右。痔瘡影響患者生活,坐不穩、站不正、躺不舒服,反正就是兩個字:難受!而且因病發隱私部位,很多人不好意思去醫院,任其發展。
痔瘡到底是啥,如何形成的呢?痔瘡是原來呈緊縮狀態的肛門口,墜著的那團收也收不住的肉。它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及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常在排便用力時出現,使靜脈壁變得很薄,極易破裂。
原來如此。那么長了痔瘡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一、飲食上
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等,辣椒中的辣椒素,大蒜中的大蒜辣素,都能刺激直腸肛門部位血管充血和擴張,造成排便時刺痛和墜脹感,從而誘發痔瘡。
少吃油膩食物,這些食品可刺激直腸肛門部的黏膜皮膚,使充血明顯,導致痔瘡發生。
不吃難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可導致便秘,使直腸血管曲張。
二、衛生上
患了痔瘡的人,在衛生上要特別注意。平時一定要勤洗內褲,避免感染。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溫水坐浴,這樣可以清除痔瘡附近的污垢,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治療痔瘡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可以在睡前用溫水清洗肛門,保持肛門處清潔衛生。
三、行動上
痔瘡患者一定不能長時間坐著,血流不暢,只會加重病情。另外也不要長時間蹲著、站著,一定要坐立適中。一個原則,那就是讓痔瘡處血流正常循環。
如果痔瘡已經很嚴重,一定要去醫院做專業檢查及治療,切莫因為害羞而耽誤病情。
編輯: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