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剛出生的新生兒面貌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發量還是有區別的。不少家長看見其他寶寶頭發密集、烏黑發亮,而自己的寶寶頭發又少又黃,心中未免擔憂。那么,影響寶寶發量的因素有哪些?寶寶頭發稀疏會不會影響長大后的發量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2年2月23日,霍邱縣姚李鎮一臺姓寶寶在剃胎毛。(劉容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桂明在接受人民網科普中國采訪時表示,寶寶剛出生時的發量多少與未來發量關系不大或者說沒有直接關系,寶寶發量的多少受到父母基因的影響。父母的基因不僅決定了寶寶頭發數量的多少,也決定著孩子頭發的色澤、彎曲度和粗細等。總的來說,孩子的頭發生長情況與父母的情況相似,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或兩方都有自來卷,寶寶出生后頭發可能也有自來卷;如果父母發質濃密茂盛,寶寶頭發可能就是濃密的粗發質。

那么除了基因的影響,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寶寶的發量嗎?桂明介紹,寶寶的發量還可能與媽媽孕期的營養狀況有關。胎兒在母親的肚子里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均由母體通過臍帶和胎盤提供,所以媽媽應在懷孕期間需保證攝取足夠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桂明表示,寶寶發量過少也不排除是受到相關疾病的影響。如果寶寶頭發枯黃干燥沒有光澤,家長就要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多加關注了。佝僂病、微量元素的缺乏、遺傳代謝疾病等都會使寶寶頭發變得枯黃、稀疏。如果寶寶兩歲左右發量仍然不是很多且缺乏光澤,建議家長帶寶寶到醫院遵醫囑做營養評估及相關檢查。

最后,桂明提醒家長們不要盲目采取剃胎發、刮光頭等措施促使頭發生長。中國有在滿月時給孩子剃胎發的傳統,殊不知寶寶的皮膚嬌嫩,當鋒利的剃刀刮光毛發時,可能會造成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毛囊損傷,加上剃刀不干凈或者頭部不清潔,細菌容易由此入侵,造成感染。

受訪專家: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桂明

本文由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小兒科副主任醫師張烈萍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新生兒及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答疑,以及對嬰幼兒保健和產后媽媽的指導喂養護理、心理干預等。

寶寶頭發少別著急“剃胎發” 操作不當可致感染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