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發生肺炎的病因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肺炎的發生和犢牛呼吸器官的發育不全、器官功能不完善有直接的關系,同時,還有很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病因
(1)病從口入。犢牛長期喝長期放置于牛舍的抗奶,肺部就會受到感染,如果為犢牛治療時使用的抗生素與抗奶中抗生素相同,病原體就會對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導致犢牛很難治愈,病情被延誤。
(2)高溫日射。犢牛在體溫的調節能力上較差。一般犢牛生產適宜溫度是10~20℃,氣溫超過了27℃,犢牛就會發生熱應激反應。熱應激反應會使犢牛出現中暑癥狀,由于高熱而激發成肺炎。
(3)環境不良。溫度過低或者溫差過大的環境,都會使犢牛由于冷熱交替的原因而發病。尤其北方地區,氣溫變化大,冬季圈舍一般溫度在8℃以下,而濕度在75%以上,容易使犢牛患流感而誘發肺炎。夏季受高溫影響,牛舍十分悶熱,如果通風情況不佳,犢牛很容易中暑繼發肺炎,犢牛如果淋雨或者被冷風侵襲后,都會使其的抵抗力下降,引發風寒繼發肺炎。
(4)多種致病原。犢牛肺炎不是以單一致病原形成的,是由多種致病原所引發,包括病毒、細菌及巴氏桿菌等病原。如犢牛由于細菌性外科感染,也會出現發熱而繼發肺炎。
2、預防治療
嚴禁為犢牛喂食抗奶,若要喂食也要把奶加熱至70~80℃,待奶溫降到35~40℃時再給犢牛喂食,這種方式能有效消滅大多數致病微生物,使犢牛繼發肺炎與胃腸道疾病的概率降低。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避開母牛產后用抗生素,避免病原菌出現耐藥性。
牛舍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清潔、衛生和干燥通風,做好犢牛牛舍的保溫工作,如果是大型牛場還要安裝降溫的相關設施,控制高溫危害的發生。為犢牛做好飼養管理,使犢牛免疫力得到增強,對病死的犢牛和相關污染物也要做好銷毀工作。
犢牛牛舍環境和用具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一般使用1.0~1.5克/立方米的土霉素粉噴霧,同時,還要控制好產后犢牛的臍部消毒。
重視犢牛疫苗接種,在犢牛接種疫苗前2天與后2天,都要避免使用抗生素。
認真觀察犢牛群體,發現病情一定要及時進行隔離。注意為犢牛進行牛肺炎鏈球菌的疫苗接種時,要查清病原體,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而且犢牛最少要進行3天的鞏固治療,防止病情的復發。
養殖場有條件的,要把不同來源和日齡的犢牛、犢牛和成牛、做好免疫與未做免疫的犢牛、病牛與健康牛進行分開飼養,避免交叉感染發生。
牛群發生疾病,要使用0.5%“清肺散”(主要成分為板藍根、葶藶子、浙貝母)進行拌料,隔1天使用1次,連續使用3次,做好牛群的預防工作。
犢牛肺炎由不同病原體引發,所以,要針對病原開展治療,一般細菌性或者支原體感染應該選擇廣譜抗生素。
犢牛肺炎治療應以預防為主,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控制繼發感染,制止滲出和促進炎性產物吸收。藥物以抗生素、磺胺類為主,配以強心、補液等措施。可選用土霉素或四環素,劑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10~3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分2次靜脈注射,效果顯著。也可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降低機體對各種刺激的反應性,控制炎癥發展。
作者:樊立超
編輯:申紅濤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