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能產生多種外毒素,對人和動物致病,是引起各種動物壞死性腸炎、腸毒血癥,人類食物中毒和創傷性氣性壞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該菌導致的動物猝死癥,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各類家畜均有發病,尤以牛的發病最多,此病的發生可給養牛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一、發病原因

產氣莢膜梭菌可以通過污染的土壤、水、灰塵、飼料、墊草、器具等傳播,因此牛產氣莢膜梭菌病的暴發應與牛體內和畜舍內的產氣莢膜梭菌存在有關。一方面,當畜舍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家畜采食被產氣莢膜梭菌污染的飼草或飲水后,菌株在腸道內大量增殖,引發此病。另一方面,產氣莢膜梭菌存在于牛腸道內,一般情況下并不致病,但當飼料、氣候等條件發生急劇改變時,牛的抵抗力下降,在應激條件下,牛腸道內的菌群失調,微生態平衡被打破,原有的產氣莢膜梭菌得以大量生長繁殖,瞬間產生大量毒素,毒素進入血液循環,發生毒血癥(或敗血癥),引起對心臟、肝臟、腎臟和腦等重要器官的毒害,導致機體衰竭、死亡。

二、癥狀

腸毒血癥多呈急性或最急性。犢牛出生后精神、食欲尚好,發病突然,多在生后2~10日齡犢牛,其特征是膨脹、脫水和排出紅色粘性糞便;病程短,死亡快。最急性病例,未見任何癥狀,即出現猝死。

急性病例,精神沉郁,不吃奶,皮溫不穩,耳、鼻、四肢末端發涼,口腔黏膜漸由紅變暗紅至紫色,有腹痛癥狀,揚頭蹬腿,后肢踢腹,腹部膨脹,腹瀉,排出暗紅色、惡臭糞便,呼吸促迫,體溫39.5~40.0℃。病的后期,高度衰弱,臥地不起,虛脫而死亡,也有見神經癥狀,頭頸彎曲,磨牙,吼叫,發生痙攣而死亡。

三、防治

1、牛產氣莢膜梭菌病的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一旦發生,往往來不及治療即死亡;因此應采取綜合防制措施。預防主要以提高動物的抵抗力改善飼養環境為目標。

2、近年國內各地發生的產氣莢膜梭菌病以A型為主要病原菌,但B、C、D、E型產氣莢膜梭菌也都是病原菌之一。在預防猝死癥時,各地都根據當地病原菌的情況選擇適宜的疫苗進行預防。

3、由于牛產氣莢膜梭菌病常呈急性散發,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一般遵循強心補液、解毒、鎮靜、調理腸胃的原則,進行對癥治療;給予強心劑、腸道消毒藥、抗生素等藥物,如青霉素、四環素、安痛定、甘露醇等;采用同型的高免血清治療,對癥加減,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中藥治療法,采用能增加胃腸蠕動、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阻止瘟疫熱毒進入機體的中藥,如黃芩黃連解毒湯加減,煎水灌服,2次/d,連用3~5d,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另有研究結果發現,服用益生菌對該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樊立超

編輯:申紅濤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牛產氣莢膜梭菌腸毒血癥如何防治

圖文簡介

牛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能產生多種外毒素,對人和動物致病,是引起各種動物壞死性腸炎、腸毒血癥,人類食物中毒和創傷性氣性壞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該菌導致的動物猝死癥,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各類家畜均有發病,尤以牛的發病最多,此病的發生可給養牛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