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曾有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脾氣的經歷。雖然我們都知道這種做法并不正確,但往往遇事后卻控制不住情緒。那么,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該如何做才正確呢?如果已經發脾氣了,家長又該如何與孩子和好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光明南小學心理咨詢室,老師與學生交談。(郝群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發脾氣的實質是無助的家長在用一種虛張聲勢的教育方法來控制局面,讓孩子害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幫助他們懂得知錯就改需要的不是脾氣而是耐心。“孩子犯了錯,還需要講什么道理?打一頓屁股疼了,自然就記住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這些傳統觀念已經過時了。因為在進行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時,眼前的局面可能暫時被控制住了,但打在身上的巴掌、罵在耳朵邊的話語,都是留在孩子心靈上的烙印。所以,調適好情緒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那么,在孩子犯錯后,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做呢?正確教育孩子請記住以下六點:

1.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責備他,而是給孩子留面子。

2.對于孩子的謊言,不要當面拆穿,可以選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孩子自己已經知道了真實的情況。

3.當孩子不僅不承認錯誤,還用“媽媽你不信任我”倒打一耙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勿大發雷霆。

4.當孩子開始感到羞愧時,可以用一句“媽媽很傷心,因為被自己最愛的人欺騙”點到為止,不再繼續深究。

5.用誠懇的態度鼓勵孩子說出心里話,找到孩子犯錯的原因。

6.不用命令而用合理化建議的方式,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家長沒有控制好情緒而對孩子發了脾氣,那么事后該如何與孩子和好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琚金民對此提出了以下建議:

1.自我調適。家長要先反思為何發火,有沒有更合適的解決方法,慢慢調適情緒。

2.真誠道歉。家長向孩子道歉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真誠,要與孩子有眼神交流,指出自己因沒控制好情緒而傷害了孩子。道完歉,家長還要引導孩子把委屈傾訴出來,并進行適當安撫。

3.告知原因。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生氣的原因。

4.聚焦“下次”。家長應保證下次盡量控制好情緒,同時也提醒孩子下次要盡量不犯錯誤。

5.深入“本次”。回到“本次”,家長應和孩子探討為什么會發生沖突,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6.表達謝意。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理解表示感謝,這樣有助快速修復關系。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二級心理咨詢師李獻紅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婚戀情感咨詢、情緒管理、青年少不良行為改善、職場減壓等。 

孩子犯錯后總忍不住發脾氣?教育孩子不能靠"棍棒"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