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又稱青椒、燈籠椒或柿子椒,它是辣椒的一個變種。甜椒可以多種形式栽培,市場供應量很大。甜椒的生長期長,但根系不發(fā)達,根量少,入土淺,不耐旱也不耐澇。它的需肥量大于番茄和茄子,而且耐肥能力強。每生產(chǎn)1噸甜椒,其養(yǎng)分吸收量為N4.91千克、P2O51.19千克、K2O6.02千克,其吸收比例為1:0.2:1.2。

甜椒需肥規(guī)律是:甜椒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量隨蔬菜生長發(fā)育進程而增加,從果實始收期到盛收期,養(yǎng)分吸收量迅速增加,采收期的前30~40天中,其吸收量約占總吸收量的60%~80%,直至收獲結束,每日吸收量大體保持穩(wěn)定。但作為采種栽培時,吸收量最多時是植株果實迅速發(fā)育時期,此后養(yǎng)分向果實種子轉移,吸收量很快下降。與番茄、茄子相比,甜椒的需肥特性與它們很相似,也是吸鉀量最高,其次是氮,磷最低。甜椒在蔬菜中屬高氮、中磷、高鉀類型,需肥總量較多。因此,在生產(chǎn)中要重視氮、磷、鉀的充分供應,以利于增大葉面積,提高葉片的光合能力,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相協(xié)調。特別是以采收嫩果為主時,提高鉀營養(yǎng)水平,使氮鉀比等于1或略大于1較為合理,對改善果實品質,包括商品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均有重要意義。此外,甜椒的鈣營養(yǎng)也不應忽視,一旦缺鈣容易使果實發(fā)生臍腐病,從而導致果實質量大大降低。

施肥要點:

(1)苗肥:由于甜椒育苗期較長。因此,要求選擇腐殖質含量高、結構良好的土壤作育苗床。育苗期營養(yǎng)充足時,一般不再追肥,如果幼苗生長緩慢,葉片狹小,莖干瘦弱時,可在定植前15~20天隨水追施少許尿素,促進幼苗健壯生長。苗床管理上應注意控制溫度,以利于秧苗發(fā)育。

(2)基肥:甜椒由于生長期長,根系較弱,為了定植后及時促進幼苗生長和后期植株多坐果,用充足的有機肥作基肥是不可缺少的。作基肥施用的有機肥應該是質優(yōu)而腐熟程度好的廄肥,而且用量要大,一般要求在春季土壤翻耕前先每公頃鋪施45000~52500千克,然后翻耕耙平;待做畦前,再鋪施15000~22500千克有機肥,然后耙平定植。這樣分層施用有機肥,對促進秧苗生長和滿足后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大有好處,從而為甜椒豐收打好基礎。

(3)追肥:一般需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緩苗后進行,在植株附近開溝追肥,將優(yōu)質有機肥料施于溝中,然后覆土,這時適當控制澆水,以便蹲苗,促進根系發(fā)育;第二次追肥在盛果期進行,在第一層果實采收前,第二層果實和第三次果實繼續(xù)膨大及第四層果實正在謝花坐果時,是需肥的高峰時期;而在華北地區(qū),雨季容易發(fā)生“漚根”和落葉。因此,這一時期應加強營養(yǎng),注意排水,才能保證中后期的產(chǎn)量。這時應每公頃追施15%的人糞尿(或畜禽糞水)30000千克左右為妥,或追施適量化學氮肥;第三次追肥應在采收的中后期進行,進入8、9月后,雨季已過,光照充足,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正適合甜椒生長發(fā)育,也是進入第二次開花坐果的高峰階段,此時應每隔8~10天追肥1次人糞尿(或畜禽糞水),或適量化學氮,其數(shù)量應依當時植株的長勢而定,并注意與灌溉相結合。



作者:康宇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chuàng)]甜椒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甜椒又稱青椒、燈籠椒或柿子椒,它是辣椒的一個變種。甜椒可以多種形式栽培,市場供應量很大。甜椒的生長期長,但根系不發(fā)達,根量少,入土淺,不耐旱也不耐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