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主要的油作物,經濟價值很高。大豆對主要營養元素的需求,依其類型、品種以及所處地區土壤、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大豆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比例為1:0.17~0.23:0.39~0.41。大豆需氮雖然多,但可通過根瘤固氮,一般可從大氣中獲取氮5~7.5千克/畝,約為大豆需氮量的40%~60%。大豆的生長發育分為苗期、分枝期、開花期、結莢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全生育期為90~130天。每生產100千克大豆,需從土壤中吸收氮1.8~10.1千克,磷1.8~3.0千克,鉀2.9~3.0千克。它所吸收的養分量遠高于水稻、小麥和玉米。

大豆的吸肥規律是:出苗至分枝期吸氮率為全生育期吸氮總量的15%。分枝至盛花期為16.4%,盛花至結莢期為28.3%,鼓粒期為24%,開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氮的高峰期。苗期至出花期吸磷率為17%,初花至鼓粒期為70%,鼓粒至成熟期為13%。可見,大豆生長中期對磷的需要最多。開花前累計鉀的量占43%,開花至鼓粒期吸鉀率為39.5%,鼓粒至成熟期仍需吸收17.2%的鉀。開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干物質積累的高峰期,又是吸收養分的高峰期。

大豆的施肥要點是:

基肥:大豆的施肥體系一般由基肥、種肥和追肥組成。施用有機肥作基肥是大豆增產的關鍵措施。在輪作地上可在前茬糧食作物上施用,而大豆則利用其后效。在低肥力土壤上種植大豆可以用磷鉀肥作基肥,對大豆增產很有好處。

種肥:一般可每畝用10千克過磷酸鈣或者5千克磷酸二銨作種肥。由于大豆是雙子葉植物,出苗時種子頂土困難,種肥最好是與種子下部或側面,切勿使肥料與種子直接接觸。有的地區用1%~2%的鉬酸銨溶液拌種,效果也很好。

追肥:大豆追施氮肥,應掌握既保證大豆有足夠的氮素營養,又要發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必須糾正那種認為“大豆有根瘤菌固氮就不需要施氮肥”的錯誤概念。實踐證明,在初花期酌情施用少量氮肥是必要的,在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也有明顯的增產作用。



作者:康宇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大豆的吸肥規律和施肥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大豆是主要的油作物,經濟價值很高。大豆對主要營養元素的需求,依其類型、品種以及所處地區土壤、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