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重要的纖維作物,經濟價值很高。棉花一生經歷出苗、現蕾、開花及吐絮等幾個生育期。棉花是無限花序作物,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重疊時間長,從開花到吐絮這一階段,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間竟達70~80天之久。因此,施肥時必須考慮這一生物學特性。棉花的吸肥量比禾本科作物多,每形成100千克籽棉約需從土壤中吸收氮(N)5千克、磷(P205)1.8千克鉀(K20)4千克。不同生育類型和經濟系數(經濟產量與生物學產量的比值)的棉株吸肥量差異很大。徒長型棉株比正常型棉株經濟系數要低,形成100千克籽棉所吸取的養分量顯著增多。為此,要通過合理的水肥措施,協調棉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互關系,爭取獲得較高的經濟產量和經濟系數,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
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吸肥規律是:苗期吸收各種養分的數量都比較少,蕾期開始逐漸增加,但不足全生育期吸氮總量的10%。初花到盛花期是棉花吸收氮的數量最多、強度最大的階段,57%的氮是在這個時期吸收的。自開始結鈴直到成熟,是吸收磷、鉀養分的高峰期,66%的磷和52%的鉀是這一階段吸收的。當然此時供應適量的氮素也是必要的。
棉花的施肥要點是:
(1)基肥。基肥要充足,應采用有機肥料和化肥配施的方式。基肥應以優質圈肥為主。并配以少量餅肥和化肥,化肥又以磷鉀為主,氮肥只占很小比例。
(2)追肥。追肥要輕重搭配。合理追肥的目的在于達到前期幼苗生長健壯,中期不徒長和后期不早衰的豐產要求。對于棉花的追肥,一般應掌握苗肥要輕,蕾肥要穩,花鈴肥要重和秋后適當補施的原則。棉花各次追施的氮肥,應根據苗情增堿肥料數量。總的原則是,開花前氮肥用量不宜過多,應到開始結鈴時,才能增加氮肥用量;秋后補肥要靈活掌握,高產田為爭取秋桃,可適量補施少量氮肥。但是,追肥時期不應過晚,以免增加霜后花的比重,降低纖維品質。
從前述可知,棉花吸收的氮素比其他養分都要多,而土壤又常常缺氮,所以氮肥施用就顯得格外重要。氮肥對促進作物生長(莖、葉生長)有重大作用,病可增加花和鈴的數目,從而增加種子和纖維產量。在一般情況下,氮肥可增加單鈴重量,不過常常只增加種子的大小,而不增加纖維產量。氮肥過多,營養生長過旺會由于遮光而減少光合作用,由于田間濕度大而導致病蟲害,并使藥液不易撒布在全部植株,所以,過旺時要疏減枝葉。
作者:康宇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