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之后,不少駕駛員常常會在交通廣播中聽到“團霧”這個詞。團霧一旦出現,便會給交通出行帶來極大危險。那么,團霧到底是什么?它都有哪些特征?路遇團霧應該怎么做呢?

團霧是受局部地區微氣候環境的影響,在大霧中數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圍內出現的霧氣更濃、能見度更低的霧。

團霧本質上也是霧,但與大霧彌漫不同,團霧的范圍更小。團霧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團霧外視線良好,團霧內四顧朦朧;團霧的能見度很低,一般只有十至二十米;覆蓋范圍呈一段一段的形態,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很濃;此外,團霧的大小也不一致,一般來說,大的團霧可覆蓋約五公里,小的團霧僅有一公里。

深秋和冬季易出現團霧,且團霧一般出現在晝夜溫差較大、無風的夜間,尤其易出現在清晨。由于團霧與局部小氣候環境、地面粗糙度等關系密切,郊區和鄉村比城市更容易出現團霧,比較空曠的高速公路路段也容易出現團霧。這是因為高速公路上白晝與夜晚的溫差比市區大,白天太陽輻射,氣溫高,晚上、凌晨氣溫驟降,就容易產生團霧。

團霧被稱為高速路上的“流動殺手”,并具有突發性強、預測困難等特點,極易造成駕駛人在行車時驟然失去視線、應對不及時的情況,從而導致交通事故。那么,在遇到團霧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進入團霧區域千萬要保持冷靜,在距離和車道滿足變道條件的前提下,減速駛入最右側車道,就近緩慢駛出高速或進入服務區暫避。還應注意的是,在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時,時速不要超過60公里;當能見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時,時速不要超過40公里。同時,與前車保持的距離應為正常車距的2至3倍。

其次,如在途中遇突發團霧,要減速行駛,并迅速打開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后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間歇采取鳴笛措施向其它車輛示警。當遇到前方事故,無法行駛時,應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車上人員應迅速轉移至右側護欄外的安全地帶。

本文由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進行科學性把關。

高速路頻現“流動殺手” 路遇團霧應該怎么做?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