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主要有霜霉威、乙霉威等。

(1)霜霉威。

屬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是內吸殺菌劑,能抑制卵菌類的孢子萌發、孢子囊形成、菌絲生長,對霜霉菌、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和葉部病害均有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機理是抑制病菌細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適用于土壤處理、種子處理或葉面噴霧,在土壤中持效期可達20天,對作物還有刺激生長效應。

防治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在播前或栽植前,用66.5%水劑400~600倍液澆灌苗床,每平方米澆灌藥液3千克。出苗后發病可用66.5%水劑600~800倍液噴淋灌根,每平方米用藥液2~3千克,隔7天施藥1次,連施2~3次。當立枯病、猝倒病混合發生時,可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混合噴淋。

(2)乙霉威。

防病性能與霜霉威不同,它的最主要特點是,對于已對苯并咪唑類的多菌靈、二羧酰亞胺類的腐霉利等殺菌劑產生抗性的菌類有高的活性,也包括灰霉菌、青霉菌、綠霉菌。若病菌仍然對多菌靈、腐霉利等敏感,則乙霉威的活性并不高。因而開發乙霉威主要是作為克服病菌耐藥性的輪換藥劑或混合藥劑。它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腐霉利等復配有增效作用,對抗性菌和敏感菌都有效。乙霉威單用易產生抗性,應與保護性殺菌劑制成混劑應用,并應用在關鍵時期和對多菌靈、腐霉利等有較高抗性菌的地區。


作者:李娜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總站研究員 方果

[原創]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的使用

圖文簡介

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主要有霜霉威、乙霉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