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早晚溫差大,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咳嗽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以為自己感冒了,但吃了感冒藥卻仍不見好轉。其實,這個時候發生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癥狀不一定是感冒造成的,很有可能是“秋燥”在作怪。那么秋燥為什么會引發咳嗽呢?我們又該如何緩解秋燥的癥狀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10月13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馬鞍山鄉三勝村委會龍潭村彝族村民正在果園里采摘紅雪梨。(張樹祿/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楊保林表示,從中醫上講,秋季干咳的原因多與秋燥有關。當空氣過于干燥時,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削弱了呼吸道纖毛的清掃作用,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粘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肺燥引起的咳嗽有溫燥和涼燥之分。溫燥咳嗽,多發于初秋時期,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干咳無痰,偶爾咳嗽伴有少量痰液,痰液粘稠且呈黃綠色,舌紅苔黃,口干口渴,鼻腔干燥,小便顏色較深,大便干燥等;而涼燥咳嗽多發于秋末階段,表現為咳嗽痰稀,咽干鼻塞,還會出現怕冷、畏寒、怕風等感冒的癥狀。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秋季養生是一門學問,但人們對其認識中存在不少誤區,有人把秋燥當作感冒治療卻始終沒見成效。那么,如何做才能正確緩解秋燥的癥狀呢?首先,對秋燥咳嗽的治療,應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適量進食一些潤肺生津之品。楊保林建議,涼燥需要溫潤止咳,應該吃偏溫性的食物,如杏仁、淮山、薏仁等;而溫燥則需要清熱潤燥,應該吃偏涼性的食物,如百合、麥冬等,或者將秋梨膏用溫開水化開后服用。其次,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
本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后備學科帶頭人、中醫學博士、博士后宋歌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領域: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亞健康狀態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