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遼、京、翼、豫、魯、皖、蘇、浙、贛、粵、陜等省(市)。危害多種栗屬和部分櫟屬樹木。

◆危害狀:嚴重發病初期,病灶部位的表皮出現水漬狀和邊緣不規則的病斑,呈淡褐色或褐色,略微隆起,病斑逐漸擴展直至包圍樹干,并向上下擴散。病部組織早期濕腐,有酒糟味,失水后,樹皮干縮縱裂。4月份,病斑上可見淺棕黃色的子座,5月份以后可在子座上見到橙黃色的分生孢子角,11月份以后子座漸變為茶褐色。

◆防治方法:1.當樹干傷口附近出現水漬狀褪色病斑或褐色病斑時,及時用小刀刮除病皮,并用402抗菌劑加水200倍涂抹,每20天涂抹1次,連續涂抹3次;或在刮除病皮之后,用鋼絲刷重刷創面,并用1∶10食用堿水溶液進行消毒處理。2.對發病較輕的樹木,刮除病斑后噴灑40%的福美砷、40%退菌特50倍液或抗菌劑“402”200倍液。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苗振旺

[原創]栗疫病

圖文簡介

分布于遼、京、翼、豫、魯、皖、蘇、浙、贛、粵、陜等省(市)。危害多種栗屬和部分櫟屬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