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林區(qū)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2°45'~113°56',北緯38°09'~39°23'。區(qū)域內植被以寒溫性針葉林和亞高山草甸為主,常見樹種包括華北落葉松、云杉、油松、白樺、山楊等,還分布有一定面積的臭冷杉、椴、鵝耳櫟等樹種。林區(qū)處于由曖溫帶到溫帶和由半濕潤半干旱草原地帶到干旱草原地帶的交匯點上,是臭冷杉分布的“南界”。臭冷杉林集中分布于五臺山北坡東段繁峙縣南山帶海拔1500~2000米的寒濕山地陰坡淋溶褐土上,林相整齊,生長強壯,材質優(yōu)良。
1、生態(tài)特征與生長習性
臭冷杉,也稱為華北冷杉、臭松、東陵冷杉等,為高大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以上,胸徑最大為45厘米,樹冠呈尖塔形或者圓錐形。幼時樹皮灰白色、平滑,常具明顯的橫向瘤狀皮孔,老皮淺縱裂,呈塊狀;一年生枝淡黃色或淡灰褐色,密生褐色短柔毛。冬芽有樹脂,葉條形,長約2.0厘米,寬約1.50毫米左右。雌雄同株,雄球花園簡形、長約1.0厘米左右,多個叢生2年枝上;雌球花為細長圓柱形,紫紅色,數個生于2年枝上,長近5.0厘米。球果圓筒形或長卵形,長4.50~9.50厘米,徑2.0~3.0厘米,熟時紫黑色。果鱗與種子同時脫落,果鱗腎形,長約1.20厘米,寬約1.80厘米。
臭冷杉屬陰性植物,喜冷濕環(huán)境及酸性土壤,淺根性,在五臺山林區(qū)常與油松、華北落葉松、云杉、云楊等混生,生長條件較差時多以純林形式存在。
2、播種有苗
2.1育苗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土壤肥力高、PH為中性或微酸性的淋溶褐土地塊,以往年培育過油松、華北落葉松等苗木的地塊為最佳,切忌選擇往年種植馬鈴薯或蔬菜的地塊及楊、柳育苗地。
2.2種子收集
每年10月上旬,在繁峙縣南山一帶選擇生長狀況良好、枝繁葉茂且沒有病蟲害的成年植株采集果實。臭冷杉果實通常生長于植株的最頂端,采集難度較大,需要人工提前搭起架子,然后用高枝剪采集果實。將收集到的果實在陽光下暴曬10天左右,果實種鱗會逐漸裂開,然后將種皮挑揀出來、收集種子。收集到的種子放入布袋中,置于陰涼干燥處貯存,待翌年春天播種時再取出。
2.3種子處理
種子在播種之前首先要進行消毒。將貯存的種子取出,篩選出粒大飽滿的種子、放入0.50%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20分,取出用清水沖洗2~3次,再次放入到溫水中浸泡10~12小時,水溫控制在25℃~30℃之間。將消毒之后的種子取出,置于陽光下進行催芽。上面用干草或者草簾蓋住,溫度控制在30℃左右,每天對種子噴水2~3次,保持種子的濕潤。經3~5天,種子相繼發(fā)芽。待發(fā)法率達到30%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
2.4育苗地預處理
播種之前首先要對育苗地塊進行消毒處理,即在播種前10天左右向地面噴灑3.50%的硫酸亞鐵溶劑,每公頃用量約為100~150千克,然后進行澆水和整地。澆水必須要澆透,待地表不黏時即可進行整地。整地主要分為深耕、細耙和整平3個流程。臭冷杉幼苗根系一般分布于土層0~30厘米深處,所以耕作深度不能小于30厘米。將翻起的土塊用耙子粉碎,使地面平坦無石粒、草根和大土塊,保持土壤濕潤、細碎和疏松,以便滿足種子發(fā)芽需要。
育苗床要做成高床,南北走向,東西方向作為水道。床面高于步道10厘米,床面長約5.0米左右,寬在1.0米左右(操作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步道寬40厘米。高床的優(yōu)點是灌溉后床面不易板結、缺點是澆水難度較大,需要的水量較多。
2.5播種
根據五合山林區(qū)一帶的氣候特征,臭冷杉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或者下旬,播種前需要保持土壤濕潤疏松。臭冷杉種子發(fā)芽率遠低于五臺山本地的其他樹種,因此插種量要適量增大,通常播種量為每公頃400~600千克。播種采用人工條播方式,播種深度在1.50厘米左右,行距約為30厘米,種子均勻播撒在溝中。播種后原土及時將溝覆蓋,輕輕壓實,在表層用干草或者草簾遮蓋。
3、苗期管理
3.1澆水
臭冷杉幼苗出土之前圃地不宜進行大規(guī)模澆水,可用噴壺在地表進行少量噴灑,以保持地表土層的濕潤與保證種子發(fā)芽的正常水分需求。當有80%以上幼苗露出地面之后,可進行1次小水灌溉,水量過大容易導致幼苗感染立枯病。幼苗出土1個月的時間內,澆小水1~2次,保持土層濕潤即可。幼苗出土后1~3個月,是幼苗的快速生長期,需水量較大,每半個月澆透水1次,澆水時間應在早晨、傍晚或者陰天、白天陽光強烈,澆水易造成幼苗灼傷。3個月之后至入冬之前,每個月澆水1次,每次澆水之后及時清洗苗木上的淤泥。
3.2施肥
幼苗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要追施不同的肥料。幼苗出土1個月內,不需要施肥,靠原有土壤肥力即可保證幼苗正常生長的需要;1~3個月為幼苗速生期,施肥以氮肥為主;3個月之后,停止追施氮肥,適量追施鉀肥。每半個月用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噴灑1次,促進幼苗充分木質化。施肥時不可距離幼苗根部太近,以免對幼苗新根產生灼傷。
3.3松土除草
五臺山林區(qū)春季雨水較少天氣干旱,為了保墑要進行松土;夏秋季節(jié)雨水充沛,土壤水分條件好,雜草生長快,要進行除草。一般情況下,松土和除草可結合進行,自春季開始,大雨之后都會有雜草發(fā)芽加速生長,待雜草出齊趁根系較小及時除草松土。這段時間草小根淺,只要將土壤表層翻動,就可以將大部分雜草除掉。松土的深度應根據苗木大小和土壤條件而定,幼苗期間苗小宜淺,3.0~5.0厘米深即可;幼苗出土3個月之后,松土深度可逐漸加深至5.0~7.0厘米。松土要里淺外深,避免損傷苗根。
3.4烏害與病蟲害防治
幼苗出土之后,極易被麻雀、喜鵲等鳥類啄食。為防止鳥害,幼苗出土1個月時間內,需要在地表增加防護網進行預防。臭冷杉苗期常見的病害為立枯病,發(fā)生嚴重時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名菌靈300倍液,每半月噴灑幼苗1次。幼苗期常見的蟲害有蠐螬和螻蛄。蠐螬危害期為7~9月,嚴重時可用藥液在發(fā)病區(qū)外圍進行土壤封閉,然后在受害區(qū)內使用辛硫磷36%孔油1000倍液澆注苗床,日落后使用,并澆水1次。螻蛄危害期為4~5月,可在早晨或者傍晚施用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同時,定期對幼苗進行檢查,發(fā)現病電害嚴重的植株應立即清除,并帶到育苗地外進行焚燒。
3.5越冬管理
1.0~2.0a生的臭冷杉幼苗在土壤解凍期間容易失水,特別是在春季地上部分開始萌動而土壤暫時沒有解凍期間,根系無法吸收水分,造成生理干旱。解決方法:在土壤解凍前,將步道間的土塊打碎,用紗布將苗梢覆蓋,再在紗布上覆蓋一層細土,可以起到防凍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苗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