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管理

黃土高原地區的山杏多分布在丘陵區和石質山區,分布區域土壤肥力較差,氣候干旱少雨,因此必須做好改土蓄水工作,通過生長條件的改良促進山杏快速生長和結實。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挖樹盤和機械撫育兩種:①挖樹盤適用于坡度大、不便于機械化作業的山地,每年可進行2次~3次,即在每年春、秋季各進行1次,有條件的地區可在夏季也進行1次。挖樹盤的時間必須嚴格把控,春季在土壤解凍后至苗木發芽前,夏季在采收果實之后,秋季在苗木落葉之后。挖樹盤的技術要點是“里淺外深,春淺秋深”,一般深度為25cm左右,直徑要大于樹冠。②機械撫育適用于坡度較小的山地、丘陵等區域,時間在秋季苗木落葉之前,此時樹體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葉內的營養物質向主干及根部運輸。通過深耕,根系極易形成愈傷組織,并能快速在傷口處長出大量的須根,有利于第二年的開花結果。

2.合理修剪

山杏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形成中心主枝干,樹冠多為自然圓頭形;當栽培條件良好時,有一定概率抽出中心主枝干,可修剪成疏散分層形。自然圓頭形樹冠修剪時,在樹干距離地面60cm處打頭,整樹留4個~5個主枝,各主枝每隔40cm左右處選留側枝,留枝部位應當合理利用空間,均勻分布。疏散分層形須在幼苗地上部分40cm處打頭,剪除多余的主枝,留下3個主枝做為第一層枝,在地上部分110cm處再留下3個主枝作為第二層主枝,整個植株最終保留6個主枝,各主枝保留3個~5個側枝。修剪時需要合理控制各級主、側枝的密度,除掉過密枝。

3.水肥管理

山杏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性,但同時對生長環境也非常敏感,當陽光、雨水、肥料充足時,不僅樹勢旺、生長快,而且座果率極高。山杏栽植后,每年入冬前需對每株施入腐熟有機肥30kg、尿素0.50kg,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結合可快速促進根系生長,提高花芽質量,為翌年茁壯生長打下基礎。春季發芽前結合澆水追施1次氮肥,每公頃200kg左右,可有效降低山杏敗花率;花期追施每公頃150kg磷酸二銨,可以提高植株的座果率。

4.花期防凍

山杏開花早,花期易受凍害影響,通常會減產20%~60%,嚴重時還會造成絕收,因此必須要做好花期防凍工作。防凍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秋末對植株噴灑60mg/L赤霉素1次~2次;二是早春花芽膨大期噴灑60Omg/L青鮮素1次。兩種方法選擇其一即可,通常可將花期推遲7.Od左右,躲過凍害期。

5.平茬復壯

山杏結實早,生長周期較長,通常山西黃土高原地區的山杏林在15年左右開始呈現衰老勢頭,隨后結實量逐年下降。生長條件較差的山杏幼林,造林后出現衰老現象的時間更短,約為10年左右,之后生長量幾乎停止,形成“小老樹”。當出現以上情況時需要對山杏林進行平茬復壯,促進植株重新進入生長期,平茬時間宜選在秋季落葉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平茬的方法,是用斧頭將植株地上部分貼地平齊砍掉,但要注意防止伐樁劈裂。翌年春季伐根上萌發的新條高30cm時,重新定株,形成新的主干。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苗振旺

[原創]山杏的苗木管理技術

圖文簡介

黃土高原地區的山杏多分布在丘陵區和石質山區,分布區域土壤肥力較差,氣候干旱少雨,因此必須做好改土蓄水工作,通過生長條件的改良促進山杏快速生長和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