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是樟子松造林成活與生長好壞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健壯的苗木就沒有健壯優良的樟子松林;苗木保護不好,造林成活率低,也形不成健壯優良的樟子松人工林。根據近幾年造林經驗,苗木保護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苗木選擇
苗木選擇是苗木保護的首要措施。在樟子松造林中, 過去選用的苗木主要是2.0a生原床苗。近幾年,培育出2+2、2+3換床定植苗,苗木質量與原床苗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根據近幾年的實踐,苗木選擇的關鍵措施是:第一 ,優先選用2+2、2+3的換床定植苗。苗木標準:2+2換床定植苗苗高15cm,地徑0.44cm以上,根系發達,根系總數量達到10條以上, 即人們平時所講的矮胖子、大胡子;2+3換床定植苗苗高18cm以上,地徑0.50cm以上,根系總數15條以上。第二,選用2.0a~3.0a生原床苗,苗高15cm左右,地徑0.30cm以上,且有發達的根系,不符合此標準的定植后再上山造林。第三,避免選用有病蟲害、弱苗殘苗或者起苗時損傷嚴重的苗木。第四,選用優良種子培育的苗木, 特別是經試驗在本地表現好的品種,應優先選用 。
2.苗木保護
苗木保護采取的措施:①在起苗前、澆足水,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②帶母土上山造林。具體做法是, 造林前將苗木與土一塊起出,裝入事先準備好的草袋內,如用蒲草編織的幅売子,每袋裝1株,造林時連土一齊放入栽植坑內;③裸根造林的苗木,用移苗箱運苗。移苗箱內盛半箱水,苗木從運輸到栽植始終不離移苗箱;④無條件帶母土時,苗木要及時進行假植,以防止水分蒸發;⑤用生根粉溶液或根寶蘸根造林,促進根系生長;⑥選用容器苗造林 。
3.栽植方法
3.1直壁靠邊栽植
直壁靠邊栽植是在栽植樟子松時,先在經過預整地的栽植點上,挖一深30cm以上的栽植穴,栽植穴的背風面要垂直。栽植時將苗木緊貼在垂直面,舒展根系后覆半坑土踏實,然后再覆沙土踏實。最后在栽植穴表面撤一層3.0cm厚細土,以保護土壤水分。
3.2明穴栽植
明穴栽植主要適用于帶母土的苗木。栽植時先在植樹點挖一個40cm左右的植樹坑,將帶母土的苗木置入坑內,四周覆蓋濕土踏實。栽植后,要在穴面覆蓋厚約3.0cm~5.0cm的松土,以保護土壤水分。
3.3找墑栽植
找墑栽植就是在預先整好的造林地,選擇墑情最好的地方栽植。如在反坡梯田中栽植樟子松,選擇的栽植位置在反坡梯田的中心點以里30cm處。此外由于緊靠梯田內側,冬季積雪多,陽光照射少,水分較多。據多年的試驗,在中心點以里30cm處栽植的苗木,比在中心點或中心點以外地方栽植的苗木,成活率高出15%左右。
4.栽植時間與密度
樟子松造林時間,按季節分以春季最好。春季造林只要做到不違林時,搶墑造林,均能收到理想效果。春季造林時間在4月中上旬這段時間為最佳,超過4月中旬以后土壤徹底解凍,土壤水分大量損失,影響造林成活率。樟子松造林密度宜稀不宜密。栽植過密,林木的營養面積和生長空間不足,互相擠壓,對生長不利。
據調查,栽植密度株距為1.0m的4.0a生樟子松,第二層水平側根最長達到70cm,株間根系交叉20cm以上。試驗證明,以防護目的為主的樟子松林,每公頃栽植3330株為宜;以用材為主的樟子松林,每公頃栽植2450株為宜,株行距2.Om×2.Om。
5.幼苗覆土
風沙區營造樟子松,幼林在冬季易受風沙危害,導致失水枯死。采取幼苗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危害和幼苗失水。具體做法是:于初冬土壤即將封凍之前,在幼苗的迎風面先堆一高于幼苗20cm的土堆,然后將幼苗斜靠在土堆上。再在幼苗上覆20cm后的濕土拍實。幼苗覆土后,一直到翌年春季方可撤去。撤土時間在每年的4月初。
幼苗覆土應注意的事項:①采用2.0a生幼苗造林,應連續覆土2年。②覆土時,應保護頂芽,不能使頂芽受到損傷。③在漫長的冬季和早春應經常到林地檢查,發現有暴露土堆外的幼苗,應及時補埋。④春季撤土時,應從土堆的兩側慢慢撤去,倒伏的苗木應當扶正。⑤撤去覆土過程中要保護好幼苗的頂芽。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苗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