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和創新,能夠起到提高玉米產量、總產值和玉米在食品相關領域中的地位。研究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的應用,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
1. 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實現的過程
要實現玉米的寬窄行種植,首先要對品種進行選擇。對閻什鎮來說,農戶選擇的是抗病、耐旱并且豐產、優質的玉米品種鄭單958,且該品種屬于緊湊型。其次要進行深松整地,同時注意施肥時一定要足量,要求深松大于25cm,并且整地一定要精細。整地后做到土壤細碎,不能有大的土塊,要求地面平坦并且土壤質地疏松,耕作的表面要有一層細土進行覆蓋,在整地完成以后要進行鎮壓。核心環節即種植模式:玉米寬窄行栽培種植技術是改變了傳統的等行種植將其變為寬窄行種植,要求寬行為70cm,窄行為40cm,根據品種特性有所差距,株距選擇為25cm,玉米密度的選擇在4 800株/667m2上下。在完成種植模式的設置后,需要播種,播種之后要立即鎮壓,并在9~11葉大喇叭時期進追肥,追施尿素為25kg/667m2。播種后,土壤表墑較好的情況下,可使用播后苗前土壤藥劑,土壤表墑不好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適量的除草劑封閉式處理。玉米苗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還需要進行殺蟲處理。
2.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的應用普及
部分地區使用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獲得了成功,使得該技術得到了推廣,而且在土壤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效果比較顯著。在很多地區比如河南,對該項種植技術的研究加入了因素控制法和變量控制法等,從而實現了技術的提升,促使人們對技術的認知更加深入和透徹。據有關數據顯示,不同地區使用的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也呈現出了比較大的不同,但是縱觀總體,產量上均表現出上升的趨勢,因此,玉米寬窄行技術運用于玉米種植的過程優勢十分顯著。
3.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的弊端
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的應用對于我國部分地區而言效果極為顯著,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地域的特征差異,土壤條件存在差異都是影響其實施的局限性因素。寬窄行種植技術的應用僅僅適合于特定的土壤條件下,同時該技術對于土壤的條件要求比較嚴苛。對于我國很多地區來說,都不具備使用該技術的土壤條件,這個因素阻礙了該技術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玉米寬窄行種植技術使用時,沒有結合當地的地域特征、天氣情況或者土壤狀況等來作出相關的調整,導致當地農民對該項種植技術的應用承擔了一定的經濟風險。
編輯:季鑫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研究員 姚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