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花野生于海拔1 000~2 200m的山地或壩區的草坡、疏林下或沼澤地的草叢中,喜冷涼陰濕氣候,較耐寒,耐陰,忌高溫。金蓮花根系較淺,怕干旱,忌水澇。種子具生理性休眠,壽命短。種子繁殖的幼苗,第一年處于營養生長階段,個別植株開花,第二年植株全部開花。如林下栽種,可減輕植株死亡,且植株生長健壯,種質籽粒飽滿,遺傳性狀穩定。

1.選地、整地

金蓮花喜濕耐陰,喜涼忌熱,根系淺,宜選蔭蔽處排水良好、濕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可選林下及果樹間作,也可作花卉觀賞植物,在庭院栽培。選好地,結合整地施基肥,每667m2施N、P、K復合肥100kg作基肥。耕翻入土后,耙細整平,作畦寬1.2m,高15cm,也可因地而宜,起45~60cm寬的垅種植。

2. 育苗

品種:人工繁育中華一號金蓮花新籽播種。

種子貯藏:冷凍、低溫冷藏或砂藏。

種子處理:冷凍和低溫冷藏金蓮花種子在春季播種前用500mg/kg赤霉素浸種2h晾干后再播種;砂藏種子在翌年春季即可直接播種。

播種時間:春播為宜。

育苗:保護地和露地均可育苗。

播種:在整好的畦上條播。行距12~15cm,開深1~2cm淺溝,均勻播種覆土1cm,稍鎮壓。直播幼苗生長緩慢,當年不開花。保護地育苗時間可在4月下旬開始,播種后要苗床上方搭設遮陽網,使土壤保持濕潤,以利出苗;露地直播育苗時間可5月中下旬開始,播種后要在苗床上加蓋草蓮,使土壤保持濕潤,以利出苗。

3. 種苗栽培

(1)種苗處理

對前茬種植蔬菜等地塊,移栽時要對種苗進行藥劑處理。優選無病蟲的金蓮花種苗,栽前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處理10 min晾干后移栽,以有效地控制病菌的浸染。

(2) 露地栽培

秋栽于地上部枯萎后,土壤封凍前進行;春栽于根莖萌動前,5月上、中旬進行。

幼苗生長1~2a后移栽在畦上,按行距30cm,株距10~15cm栽植。穴栽,壓緊澆透水。栽后視土壤墑情澆適量定根水,忌漫灌。

(3)覆膜栽培

適宜春栽。在整好的畦上覆上黑膜,畦寬1m,行距40cm,株距35cm,每667m2地3 300穴,每穴栽3株,栽后澆透水,穴口封土,以利保濕。

(4)分株栽培

秋末植株枯黃時采挖種苗,地上部干枯花莖尚存,便于發現,或于春季根莖萌動前挖取,將挖起的根狀莖進行分株,每株留1~2個芽于5月上、中旬進行栽種,栽植方法及株行距同上。栽后澆水,無澆水條件的地方,栽后應把土壓實,秋末栽在土壤封凍前進行,栽植成活率較高。

(5)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出苗返青時當苗高5cm,第一次中耕除草,要淺些,可連續進行3次,最后1次要深些,結合培土防止倒伏。垅種者可三鏟三趟。

(2)灌溉排水。返青至開花前,宜勤灌溉。7—8月雨季,應注意及時排除積水。

(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和灌水,幼苗期可施N肥,開花前多施P肥。追肥2~3次,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加施過磷酸鈣15kg。

(4)病蟲害防治。爛根多因濕度過大引起,應控制好土壤濕度,少澆水,夏季應及時排水。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咬食根狀莖,造成斷苗。可用50%敵百蟲30倍液,即1 kg與50kg炒香麩皮混拌撒于畦面誘殺。金針蟲可用90%敵百蟲或50%辛硫磷,與煮至7成熟后取出瀝干水的谷物拌勻撒于畦面防治。

4. 采收

6—7月開花盛期將花采下,陰干即可入藥。種子可在7—8月采收,一般花謝至種子成熟約20~30d,成熟的種子呈黑色,果裂即落,應及時采收。



編輯:季鑫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研究員 李竹梅

[原創]大興安嶺引種金蓮花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重點介紹在大興安嶺引種金蓮花的栽培和采收加工技術要點,分析大興安嶺引種金蓮花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景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