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宜范圍
1.1 種植環境
土質為粘壤土地,土壤有機質1.5%~2%,全氮0.08%~0.12%,堿解氮50~100ppm,速效磷5~15ppm。
1.2 氣候:年氣溫平均11℃,無霜期165~170天,自然降雨600mm左右,生育期間尤其是谷子灌漿期間晝夜溫差大。
適宜范圍為晉城市澤州縣境內。
2 目標要求
在澤州縣特定的土壤、氣候、環境條件下,配套標準化的栽培技術,種植出來的優質無公害谷子,經加工而成小米,因其色澤金黃、顆粒圓潤、晶瑩明亮、佳如金珠、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可口而譽滿澤州,故得名“澤州黃”, 平均畝產可達300公斤左右。
據河北省谷子所適口性品質分析,直鏈淀粉含量14%,膠粘度150mm,堿硝指數2.1級,均達優質標準。山西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分析:含粗蛋白10.67%、粗脂肪5.68%、賴氨酸0.28%。
3 品種選擇
谷子屬于短日照喜溫作物,對光溫條件反應敏感。必須選擇適合當地栽培,優質、高產、抗病性強的品種。主推晉谷21、長谷4號等。
4 栽培技術
4.1 播前準備
4.1.1 整地滅茬。頭年秋收后要求迅速進行淺刨耢耙,清理根茬雜草,使殘茬數不超過2%。
4.1.2 深耕耢耙。平川軒地用機耕,嶺坡梯田用套犁,小地碎塊用鍬翻,深度24cm以上,耕后普耙2~3遍。
4.1.3 耙耢保墑。開春二月下旬至三月五日前,帶齒耙地2~3遍之后,如有降雨,雨后也要進行耙耢。每次耙耢的同時都要打碎圪拉。
4.1.4 增施農家肥,補施磷肥。淺犁塌墑,在播前用犁淺耕10~15cm,每畝100~120擔農家肥,過磷酸鈣50kg,攪拌在農家肥內,均勻撒在地表,隨耕隨耙,消滅圪塔,踏實土壤,達到每平方米耕地面積內直徑3cm以上的圪塔不超過5~7個,地平、地棉、上虛下實。
4.1.5 鎮壓提墑。播前3~4天,0~20cm耕層土壤含水量不達12%時,必須用石磙鎮壓。
4.1.6 種子質量:顆粒飽滿,均勻一致,無小粒、秕粒、病粒和雜質,發芽率95%以上。
4.1.7 種子處理:播前曬種子2~3天后,先用清水漂洗種子,用以去除秕谷、空殼,用150g硫酸鋅或磷酸二氫鉀浸泡種子8~12小時后撈出,晾干再用25%的辛硫磷,按種子量0.05%拌種防治地下害蟲,用種子量0.3%的瑞毒霉拌種防止白發病,同時促苗早發、健壯。
4.2 播種技術
4.4.1 播種時期:當土壤5~10cm耕層溫度穩定通過10℃時,為最佳時期。一般為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五日
4.4.2 播種方式:一般采用25.5~27cm行距的二腿耬播種,但根據土壤墑情,當0~10cm土壤含水量不達10%時要探墑,深種,即前耬開溝,后耬下種。
4.4.3 播種量:一般畝播量為0.8~1kg。
4.4.4 播種深度:一般為5~6cm,最深不超過6cm,必須深淺一致。
4.3 田間管理
4.3.1 播后踩壓。墑情差時,要隨耬踩壓2~3遍,一般墑情也要踩壓1~2遍,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緊密,壟溝清楚,播后4~5天,即出苗前要順壟溝踩一次,以利芽鞘出土,促進根系發育。
4.3.2 調整群體結構,適時間苗。苗高3cm,3~4片葉時及時間苗、定苗。留苗密度要求為:一般中等土壤肥力的地情留苗3萬株,肥力差的地畝留苗為2.5萬株,結合間苗淺鋤,除凈小草,圍整小苗。
4.3.3 中耕、清壟。定苗后半個月,苗高20~25cm時,進行第二次中耕,深度7.5~9cm,結合中耕把壟眼里的雜草、殘苗、莠子、病株、蟲株、弱苗等,全部清除掉,達到苗溝清爽、株型勻稱,通風透光。頭伏內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把壟摟起來,行間形成“小水溝”。
4.3.4 后期管理:孕穗至開花階段,每畝噴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1~2次,加快灌漿,催籽早熟。
4.4 病蟲害防治
農藥必須按GB/T8321規定使用。
4.4.1 病害:
4.4.1.1 谷瘟病: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噴霧,每畝75~100kg。或用春雷霉素80萬單位噴霧,每畝75~100kg。
4.4.1.2 白發病:用3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
4.4.1.3 黑穗病: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2%~0.3%拌種。
4.4.1.4 紋枯病:用2.5%適樂時(咯菌腈)懸浮劑按種子量的0.1%拌種。
4.4.1.5 銹病:當病葉率達1%~5%時,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第一次噴藥,隔7~10d后酌情進行第二次噴藥。
4.4.2 蟲害:
4.4.2.1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混配2500倍液常規噴霧。可防治灰飛虱、蚜蟲、紅蜘蛛危害,另外,可兼治粟葉甲、粟跳甲、蟋蟀等苗期害蟲的危害。
4.4.2.2 防治螻蛄、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30mL,加水200mL拌種10㎏,晾干。
4.5 及時收獲
4.5.1 收獲適期:穗皮變黃,籽粒變硬,成熟“斷青”即迅速收獲。
4.5.2 防風、防雨、促進后熟。收獲時,先收早熟高崗風口地,后收晚熟避風地,收割時要求將谷子連桿帶穗垛起來“歇腰”,即停兩天再掐穗,以促提高成熟過程,增加千粒重。一般在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進行收獲。此時谷子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稍帶綠色或呈黃綠色,谷粒已變為堅硬狀,穎及稃全部變黃,種子含水量約20%左右。
4.5.3 收獲方法:要單收、單放、單脫粒、單保管,確保谷子的質量。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