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宜范圍

本項技術適宜在晉中市苦蕎麥主產區(qū)的和順、壽陽、左權、榆次等縣(區(qū))推廣應用。

二、目標要求

應用此項技術可使晉中市的苦蕎麥產品達到綠色、無公害質量標準。一般平均畝產可達200公斤,平均增產幅度50%以上。

三、品種選擇

苦蕎的適應性比較廣,溫度在10~30℃范圍內都能很好生長,但是要得到高產,就必須選擇最適應當地環(huán)境的品種,即已審定推廣的、經生產實踐認可的、高產優(yōu)質、抗倒伏能力強、抗逆性強、還要適合本地積溫條件的飽滿大粒的優(yōu)良品種。目前晉中市主栽品種為“黑豐1號”“馬坊黑苦蕎”,年播種面積4萬畝左右。黑豐1號生育期80天左右,該品種子粒成熟較一致,黑化率可達90% 以上。單株生長勢強,莖粗稈硬,抗風,抗倒伏,落粒輕,豐產穩(wěn)產,千粒重25克左右。馬坊黑苦蕎生育期85天左右,該品種突出特點是籽粒大,單株發(fā)育及分枝能力強。一般年份千粒重為25克,豐年時千粒重可達30克。

四、栽培技術

(一)合理輪作

苦蕎對茬口選擇不嚴,無論種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長。但要獲得高產,一定要選擇好的茬口。晉中市苦蕎種植一般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倒茬制度,即玉米(谷子)—豆類(薯類)—苦蕎或油葵—莜麥—苦蕎等。

(二)播前準備。

1、整地。苦蕎根系弱,子葉大,不易出土。如果土壤板結或坷垃較多,幼苗難以出土,常造成缺苗斷壟,且幼苗發(fā)育不良,因此,在播種前,視具體情況盡可能滅茬,深耕細耙,精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平整、土松草凈,上虛下實,含水量適宜,為爭取全苗壯苗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

2、施足肥料。苦蕎產量高,消耗地力大,要奪取苦蕎優(yōu)質、高產,必須施足肥料。苦蕎施肥要堅持“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的原則,通常采用播前一次底肥施足的方式。一般畝產200公斤地塊應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

3、種子處理:苦蕎種子要選擇上年收獲的新籽,隔年種子的發(fā)芽率至少下降30%,一旦保存不良,發(fā)芽只有一半。苦蕎種子成熟極不一致,為提高發(fā)芽率,播前4~5天要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天。播前種子必須經過風篩或泥水選,剔除空秕粒。篩選后再用35℃溫水浸15分鐘,或用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種或悶種1~2天。近年我們利用沼液浸種8小時后,攤在背陰處涼至苦蕎殼水份基本全部蒸發(fā)后播種,幼苗強壯,根系多且下扎較深,值得推廣應用。

(三)播種

苦蕎適宜播期要掌握霜前收割的原則合理安排,因為霜凍會使苦蕎大量的籽粒脫落,造成減產。在晉中東山區(qū)一般伏前10~15天播種,比甜蕎播種早7~10天。黑豐1號應適度稀植,根據土壤肥力條件,播量1.5公斤。馬坊黑苦蕎播量相對大些,一般旱坡地每畝要達到3公斤,下濕、陰濕地每畝2.5公斤。對隔年陳籽,播量應加大20~30%。播種采用條播或撒播,播深3~5cm。

(四)田間管理

1、破除板結。苦蕎播后正值雨季來臨,如遇降水,易造成表層土壤板結,要及時砘壓或耱破板結層,否則影響種子出土。

2、查苗補種。出苗后,應立即檢查田間出苗狀況,發(fā)現缺苗斷壟,應立即補種補栽。缺苗嚴重時,要進行催芽補種;缺苗不太多時,最好進行補栽,補栽時注意取密補栽,帶土移栽。

3、合理留苗。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疏苗和間苗,去掉病苗、弱苗、多余苗。一般肥力水平的地塊,畝留苗4萬株左右,肥地宜稀,瘠地稍密,陰濕地宜稀,旱坡地稍密。

4、中耕培土。苦蕎苗高10cm進行第一次中耕,全生育期內中耕2~3次。苦蕎根系不發(fā)達,須根少,中耕要淺,起到松土破板結作用即可。最后一次中耕即初花前要把行間土摟到莖基部,有利于根系水、肥吸收和抗倒伏。

5、輔助授粉。苦蕎雖是自花授粉,結實率比甜蕎高,但也只有15~40%,輔助授粉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方法是花期用棍棒或沿垅空搖噴粉器,震動植株輔助授粉,增產可達60~80%。輔助授粉宜在晴天的9~17時進行,在早、晚和雨天不宜進行。

6、葉面噴肥,防止早衰。后期如有缺肥跡象,要進行葉面噴肥,這樣不僅吸收速度快,而且利用率高。方法是用1%~2%的尿素水溶液和1%的過磷酸鈣溶液噴灑。過磷酸鈣要提前浸泡1晝夜,用上面澄清液噴灑。

7、防早霜。灌漿成熟期要注意防霜,可采用熏煙法進行防霜,效果很好。

(五)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苦蕎蟲害主要是鉤刺蛾蝕食籽粒及葉、花。近年在晉中東山苦蕎麥生產區(qū)發(fā)生,危害非常嚴重。常年鉤刺蛾發(fā)生時一般地塊蟲口密度80頭左右,嚴重地塊180~200頭。綜合防治措施一是秋深翻滅蛹,除草滅卵;二是利用其成蟲的趨光,趨化性,采用黑光燈或用糖醋酒毒液等誘捕;三是化學防治,在幼蟲大量孵化至三齡以前,用氯氰菊醋3000倍液或BT生物農藥1000倍液噴霧防治。苦蕎病害在晉中產區(qū)一般不發(fā)生。

五、適期收獲

苦蕎花期很長,從開花到成熟約經25~45天,早花先實,晚花后實,種子成熟極不一致。收獲過早,既降低產量,又可混入大量未成熟種子而降低品質;收獲過晚,大量成熟籽粒容易脫落,從而導致減產。所以適時收獲極為重要。一般全株麥粒有2/3籽實呈現黑褐色時,即為適時收獲期。在我市一般9月初霜凍前收獲,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時進行,苦蕎收割要邊割邊碼垛成堆,拉到場上脫粒揚凈,充分干燥后貯藏。苦蕎成熟后最大的弱點是落粒嚴重,收割時應注意輕割輕放,避免落粒,減少損失。若遇霜害應立即收獲,有大風預報應抓緊搶收。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chuàng)]優(yōu)質蕎麥(苦蕎)高產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苦蕎的適應性比較廣,溫度在10~30℃范圍內都能很好生長,但是要得到高產,就必須選擇最適應當地環(huán)境的品種,即已審定推廣的、經生產實踐認可的、高產優(yōu)質、抗倒伏能力強、抗逆性強、還要適合本地積溫條件的飽滿大粒的優(yōu)良品種。